摘要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1 蛋白质折叠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蛋白折叠理论的介绍 | 第10页 |
·蛋白质折叠的热力学研究和动力学研究 | 第10-12页 |
·蛋白质多肤链的折叠模型 | 第12-15页 |
·成核-生长模型 | 第12页 |
·扩散-碰撞-缔合模型 | 第12-13页 |
·框架模型 | 第13页 |
·疏水坍缩模型 | 第13-14页 |
·拼图模型 | 第14页 |
·动力学模型 | 第14-15页 |
2 溶菌酶 | 第15-16页 |
3 蛋白质折叠过程中间态的研究 | 第16-19页 |
4 蛋白质复性过程中集聚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 第25-38页 |
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仪器 | 第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5-38页 |
·荧光像图 | 第25-30页 |
·实验原理 | 第25-27页 |
·试剂配制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溶菌酶变性 | 第30-31页 |
·溶菌酶的还原脲变性过程 | 第30-31页 |
·溶菌酶的非还原脲变性过程 | 第31页 |
·溶菌酶的复性 | 第31页 |
·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的稀释复性过程 | 第31页 |
·非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的稀释复性过程 | 第31页 |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1-33页 |
·试液的配置 | 第31-33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33页 |
·SDS-PAGE电泳条件 | 第33页 |
·阴极聚丙烯酰胺电泳 | 第33-34页 |
·试液的配置 | 第33-34页 |
·制胶 | 第34页 |
·电泳条件 | 第34页 |
·蛋白浓度分析 | 第34-36页 |
·溶菌酶活性的测定-E.I.P法 | 第36页 |
·高效凝胶排阻层析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用荧光相图法研究蛋清溶菌酶的稀释复性过程 | 第38-44页 |
1 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荧光相图 | 第38-39页 |
·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荧光相图 | 第38-39页 |
·非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荧光相图 | 第39页 |
2 盐酸胍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荧光相图 | 第39-41页 |
·非还原盐酸胍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荧光相图 | 第39-40页 |
·还原盐酸胍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荧光相图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过程中集聚体的研究 | 第44-56页 |
1 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集聚体的研究 | 第44-51页 |
·还原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过程沉淀和上清液的非还原 SDS-PAGE | 第44-45页 |
·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上清液的高效凝胶排阻色谱 | 第45-47页 |
·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液沉淀和上清的还原 SDS-PAGE | 第47-49页 |
·在SDS存在下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的稀释复性 | 第49-50页 |
·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液沉淀的阴极聚丙烯酞胺电泳 | 第50-51页 |
2 非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集聚体的研究 | 第51-56页 |
·非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液的SDS-PAGE | 第51-52页 |
·非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液的阴极 PAGE | 第52-54页 |
·非还原变性溶菌酶复性液的凝胶排阻色谱 | 第54-55页 |
·非还原脲变性溶菌酶稀释复性机理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1 结论 | 第56页 |
2 本实验展望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