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研究--以四川省安县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3页
   ·选题背景第8-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研究内容第11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及原则第13-1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涵第13-15页
     ·农村居民点的含义第13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含义第13-1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农村城镇化理论第15页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15-17页
     ·规模经济理论第17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原则第17-19页
第三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技术依据第19-28页
   ·农用地分等成果第19-20页
   ·农用地产能核算第20-23页
     ·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第20-21页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第21-22页
     ·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第22-23页
   ·景观分析方法第23-28页
     ·景观格局的含义第23-24页
     ·景观分析方法的内涵第24-25页
     ·景观指标的选取第25-28页
第四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及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33页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28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28-29页
   ·评价指标的量化第29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9-31页
   ·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第31-33页
第五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研究----以安县为例第33-54页
   ·安县县域概况第33-35页
     ·自然条件及历史沿革第33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3-35页
   ·安县土地利用现状第35页
   ·安县土地质量现状第35-38页
   ·安县农村居民点现状特征分析---景观分析第38-42页
     ·居民点布局形态的总体分析第38-40页
     ·安县农村居民点景观形态分析第40-42页
   ·安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42-43页
     ·安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第42页
     ·安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第42-43页
   ·安县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3-51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及数据的量化第43-46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6-49页
     ·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第49-51页
   ·安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的确定第51-52页
   ·安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空间位置的确定第52-54页
第六章 安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后的意义第54-56页
   ·整理后经济意义第54页
   ·整理后社会意义第54-55页
   ·整理后生态意义第55-56页
第七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的耕保基金发放模式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