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导论:政治暴力对存在的政治性剥夺 | 第11-48页 |
·政治暴力与政治性死亡 | 第11-17页 |
·政治暴力:全球性的公共问题 | 第11-14页 |
·政治性死亡:政治暴力对存在的政治性剥夺 | 第14-17页 |
·政治暴力批判的理论传统与研究现状 | 第17-35页 |
·政治暴力批判的理论传统 | 第17-22页 |
·国外政治暴力研究的兴起与现状 | 第22-30页 |
·我国政治暴力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30-35页 |
·政治暴力的批判与批判的政治暴力 | 第35-41页 |
·“暴力的批判”与“批判的暴力” | 第36-38页 |
·批判理论 | 第38-39页 |
·批判 | 第39-41页 |
·政治暴力批判的思路与结构 | 第41-48页 |
·政治学与伦理学 | 第41-43页 |
·事实与价值 | 第43-45页 |
·实证与规范 | 第45-47页 |
·思路与结构 | 第47-48页 |
第2章 政治暴力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 | 第48-104页 |
·“暴力”的理论界定 | 第48-62页 |
·“价值无涉”:实证主义的暴力观分析 | 第50-52页 |
·绝对的恶或善:绝对主义的暴力观分析 | 第52-55页 |
·暴力的界定 | 第55-57页 |
·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 第57-60页 |
·暴力、权力和武力的区分 | 第60-62页 |
·政治暴力的概念 | 第62-70页 |
·几种主要的定义分析 | 第62-65页 |
·政治暴力概念的界定标准 | 第65-67页 |
·政治暴力的定义 | 第67-70页 |
·政治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 第70-76页 |
·梅登对政治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 第70-72页 |
·齐曼对政治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 第72-73页 |
·政治暴力的类型学分析 | 第73-76页 |
·政治暴力的相关理论检讨 | 第76-104页 |
·攻击与本能:心理机能理论分析 | 第77-83页 |
·理性与决策:理性决策理论分析 | 第83-89页 |
·阶级与暴力:阶级理论分析 | 第89-99页 |
·文明与冲突:冲突理论分析 | 第99-104页 |
第3章 他者、暴力与苦难 | 第104-149页 |
·“我们”、他者与暴力 | 第105-117页 |
·“我们是谁?” | 第105-110页 |
·“他者”问题对唯我论的颠覆 | 第110-113页 |
·暴力对他者性的剥夺 | 第113-117页 |
·“敌人”的维度及其建构 | 第117-134页 |
·生存与相对性:“敌人”概念的政治维度 | 第118-123页 |
·敌意与仇恨:“敌人”概念的心理维度 | 第123-129页 |
·恶与他者的毁灭:“敌人”概念的伦理维度 | 第129-134页 |
·苦难、暴力与伦理 | 第134-149页 |
·“心理性”的痛苦与“现世性”的苦难 | 第135-138页 |
·暴力的世界与苦难的世界 | 第138-141页 |
·人是羊抑或狼? | 第141-145页 |
·自然正义与伦理 | 第145-149页 |
第4章 国内政治暴力与合法性 | 第149-198页 |
·国家:垄断合法暴力和强制机构的统治团体 | 第149-162页 |
·“国家”的理念 | 第150-154页 |
·国家的虚拟性与实体化 | 第154-156页 |
·阶级与“合法暴力” | 第156-162页 |
·“合法性”:政治暴力的伦理基础 | 第162-185页 |
·“合法性”:一个“回溯性”的评价概念 | 第162-168页 |
·政治暴力“合法性”的深层理据 | 第168-174页 |
·政治权力:政治暴力的合法化 | 第174-178页 |
·政治暴力的“合法化”危机 | 第178-185页 |
·内战与革命:对“合法暴力”的挑战 | 第185-198页 |
·内战——最恶劣的政治暴力 | 第186-189页 |
·革命——政治暴力的道德化 | 第189-193页 |
·政治暴力在何种条件下是正义的? | 第193-198页 |
第5章 无政府状态与国际政治暴力 | 第198-256页 |
·国际政治暴力中的“愚夫”问题透析 | 第199-209页 |
·何谓“愚夫”问题? | 第200-201页 |
·“古格斯”问题:“愚夫”问题的柏拉图传统 | 第201-202页 |
·“愚夫”问题:“古格斯”问题的霍布斯转向 | 第202-207页 |
·“囚徒的困境”:“愚夫”问题的现代博弈 | 第207-209页 |
·无政府状态与国际政治暴力 | 第209-220页 |
·“无政府状态”的界定 | 第210-212页 |
·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与国际政治暴力 | 第212-215页 |
·洛克式无政府状态、康德式无政府状态与国际政治暴力 | 第215-220页 |
·战争伦理: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 | 第220-234页 |
·正义的战争:战争权利伦理 | 第223-228页 |
·战争的正义:战争行为伦理 | 第228-231页 |
·战后的正义:战争责任伦理 | 第231-234页 |
·恐怖主义:死亡的工具化与绝对之恶 | 第234-247页 |
·恐怖与恐怖主义 | 第235-239页 |
·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逻辑 | 第239-243页 |
·死亡的工具化与绝对之恶 | 第243-247页 |
·国际政治暴力的核心价值:国际秩序与全球正义 | 第247-256页 |
·国际政治暴力与国际秩序 | 第247-249页 |
·国际政治暴力与全球正义 | 第249-253页 |
·秩序与正义何者优先? | 第253-256页 |
第6章 结论:政治暴力的终结 | 第256-266页 |
·政治暴力推动国际体系走向终极状态 | 第256-259页 |
·政治暴力随着统治关系的消亡而终结 | 第259-262页 |
·政治暴力建构于对“敌人”的认知之上 | 第262-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6-285页 |
致谢 | 第285页 |
声明 | 第285-28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86-2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