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运算器和控制器(CPU)论文

低功耗浮点乘法部件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22页
   ·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第16-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课题来源第19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9页
   ·文章结构第19-22页
第二章 浮点乘法器的低功耗设计第22-32页
   ·浮点乘法部件的重要性第22-23页
   ·低功耗研究背景第23-27页
     ·低功耗与工艺发展的大致关系第23-24页
     ·CMOS 中的能量消耗第24-26页
     ·功耗和能量的区别第26-27页
   ·降低功耗的方法第27-29页
     ·系统级第28页
     ·行为级第28页
     ·RTL 级第28页
     ·门级第28-29页
     ·晶体管和物理级第29页
   ·研究方法及实验平台第29-31页
     ·研究对象第29-30页
     ·研究方法第30-31页
     ·本文采用实验平台的情况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编码方式的低功耗研究第32-58页
   ·背景知识第32-36页
     ·点阵图第32-33页
     ·非Booth 编码第33页
     ·Booth2 编码第33-35页
     ·Booth3 编码第35-36页
     ·更高基的编码方式第36页
   ·Booth2 编码和4:2 压缩器的比较第36-43页
     ·分析第37-40页
     ·实验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通过改进Booth 编码来降低乘法器的功耗第43-57页
     ·对改进Booth 编码编为零的优化第45-49页
     ·平衡Booth 编码路径延迟第49-51页
     ·改进低功耗Booth 编码第51-52页
     ·实验第52-57页
     ·结论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动态调整编码的方法第58-70页
   ·引言第58-59页
   ·检测数位连续不变的方法第59-65页
     ·判断尾0 的个数TOD第59-63页
     ·Bypass 路径第63-65页
   ·实验分析第65-68页
     ·测试程序分析第65-67页
     ·实验结果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部分积消减机制第70-88页
   ·规则型拓扑结构第70-79页
     ·迭代结构第71页
     ·阵列结构第71-74页
     ·树型结构第74-79页
   ·不规则型拓扑结构第79-83页
     ·Wallace 树结构第79-81页
     ·TDM 结构第81-83页
   ·全局部分积消减机制第83-87页
     ·基于区域划分的设计思路第84-85页
     ·算法第85-86页
     ·实验分析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双路乘法器及其扩展第88-100页
   ·引言第88-89页
   ·新型浮点乘法结构第89-91页
     ·双路浮点乘法器的结构第89-90页
     ·双路浮点乘法器的基本算法第90-91页
     ·双路浮点乘法器的基本流程第91页
   ·实现第91-93页
     ·FPGA 验证第91-92页
     ·不同乘法器结构的比较第92-93页
   ·浮点乘法器中的门控分类第93-98页
     ·门控信号的分类第93-96页
     ·门控逻辑第96-97页
     ·浮点乘法器中的门控方法第97-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七章 定点乘法器的优化设计方法第100-110页
   ·引言第100-101页
   ·串行乘法器第101页
   ·全规模定点乘法器第101-103页
   ·测试程序分析第103页
   ·半规模乘法器第103-106页
     ·16 位、32 位检测办法第104-105页
     ·对操作数进行预处理,来提高乘法执行效率第105-106页
   ·实验结果第106-108页
     ·实验1:纵向比较第106-108页
     ·实验2:横向比较第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八章 结束语第110-112页
   ·本文的工作和主要贡献第110-111页
   ·进一步的工作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作者简历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耕作和有机物质投入对土壤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下一篇:WTO保障措施构成要件中损害问题之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