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药物目标分子的合成及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两类药物及研究进展 | 第9-25页 |
·抑郁症的形成及其药物治疗研究 | 第9-14页 |
·抑郁症的形成与分类 | 第9页 |
·抑郁症发病机制 | 第9-11页 |
·抗抑郁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 | 第14-18页 |
·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 | 第16-17页 |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 | 第17页 |
·抗肝炎病毒药物 | 第17-18页 |
·抗疱疹病毒药物 | 第18页 |
·抗流感病毒及呼吸道病毒药物 | 第18页 |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方式 | 第18-20页 |
·抗DNA 病毒的核苷类似物 | 第19页 |
·抗RNA 病毒的核苷类似物 | 第19-20页 |
·核苷类抗病毒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糖基改造 | 第20-22页 |
·碱基改造型核苷 | 第22页 |
·糖基和碱基同时改造的核苷类 | 第22-23页 |
·非典型核苷类 | 第2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2 文拉法辛的合成 | 第25-36页 |
·文拉法辛的药理与药效研究 | 第25-27页 |
·药理作用 | 第25-26页 |
·临床应用研究 | 第26-27页 |
·文拉法辛合成的方法及专利路线介绍 | 第27-31页 |
·文拉法辛的合成 | 第31-3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1页 |
·实验路线 | 第31-32页 |
·实验操作 | 第32-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3 氟代脱氧核糖的合成 | 第36-47页 |
·前言 | 第36-37页 |
·专利方法介绍 | 第37-39页 |
·专利方法一 | 第37-38页 |
·专利方法二 | 第38-39页 |
·氟代脱氧核糖的合成 | 第39-4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路线 | 第40-42页 |
·实验操作 | 第42-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 A 部分化合物分析图谱 | 第56-61页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待刊论文 | 第61-62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2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