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组播路由协议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1.绪论第9-12页
     ·概述第9-11页
       ·组播简介第9页
       ·IP组播技术的优点第9-10页
       ·IP组播的历史、现状第10页
       ·IP组播技术的应用前景第10-11页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11-12页
2.组播技术基础第12-20页
     ·组播地址机制第12-13页
       ·组播IP地址第12页
       ·组播地址的划分第12-13页
       ·IP组播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第13页
     ·组播分布树第13-15页
       ·有源树第13-14页
       ·共享树第14-15页
     ·组播转发第15-16页
       ·逆向路径转发(Reverse Path Forward:RPF)第15-16页
       ·TTL阈值第16页
       ·管理权限边界第16页
     ·组播的体系结构第16-20页
       ·组播成员管理第17-20页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组成员关系协议第17-18页
         ·二层环境中组成员管理的实现第18-20页
3.IP组播路由协议分析第20-41页
     ·支持域内组播的IP路由协议第20-28页
       ·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sting Protocol)第20-21页
       ·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MOSPF第21-22页
       ·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协议密集模式PIM-D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Dense Mode)第22-24页
       ·有核树组播路由协议CBT(Core Based Tree)第24-25页
       ·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协议稀疏模式(PIM-SM)第25-27页
       ·组播网际协议(MIP)第27-28页
     ·支持组播域间路由协议第28-38页
       ·寻址问题第28-29页
       ·近期协议:MBGP/PIM-SM/MSDP第29-31页
       ·长期协议:MASC/MBGP/BGMP第31-33页
       ·指定信息源的域间组播协议SSM第33-35页
       ·YAM(Yet Another Multicast)第35页
       ·QoSMIC第35-36页
     ·策略树组播路由协议(PIMR)第36-37页
       ·PIM-DM/PIM-SM第37页
     ·EXPRESS第37-38页
       ·Simple Multicast第38页
       ·HDVMRP第38页
       ·HPIM第38页
       ·OCBT第38页
       ·HIP第38页
     ·分析与比较第38-41页
4.PIM-SM协议机制第41-52页
     ·PIM-SM协议工作机制第41-46页
       ·阶段一:RP树建立第41-43页
         ·共享树建立第41-42页
         ·组播源注册到RP第42-43页
       ·阶段二:停止注册第43页
       ·阶段三:共享树(RPT)和最短路径树的切换第43页
       ·剪枝接口第43-44页
       ·PIM“声明”消息第44-46页
     ·PIM-SM协议的控制消息第46-47页
       ·PIM控制消息封装第46页
       ·PIM-SM数据包头部第46-47页
     ·PIM-SM系统路由表的组成第47-48页
     ·PIM-SM协议实现的整体流程第48-49页
     ·PIM-SM协议中RP的确定问题第49-52页
       ·静态RP第49页
       ·通过cisco的私有协议即Auto-RP协议来指定和宣告RP第49-50页
       ·通过开放标准的自举协议来指定和宣告RP第50-52页
5.一种基于PIM-SM的扩展协议EPIM-SM(EXTEND TO PIM-SM)第52-59页
     ·问题的提出第52-53页
     ·RP定位算法设计第53-58页
     ·控制信息第58页
     ·“EPIM-SM”协议的优点第58-59页
6.大型校园网组播服务部署第59-83页
     ·组播服务部署概述第59-62页
       ·第一阶段 部分区域的特定组播源应用第59页
       ·第二阶段 全网范围的可管理组播服务第59-60页
       ·第三阶段 Internet开放式组播服务第60-62页
     ·组播服务部署实验第62-83页
       ·组播实验设计与视频点播组播系统建立第62页
       ·视频点播组播系统建立第62-63页
       ·组播基本部署和目的第63-64页
       ·RP的确定第64-73页
         ·静态指定RP路由器试验第64-67页
         ·试验通过cisco的私有协议即Auto-RP协议来指定和宣告RP。第67-70页
         ·试验通过开放标准的自举协议来指定和宣告RP第70-73页
       ·域边界路由器的配置第73-74页
       ·最后一跳/第一跳路由器的配置第74页
       ·二层组播协议的配置第74-75页
       ·跨域方式下组播的实现第75-81页
         ·MBGP配置第75-79页
         ·MSDP配置第79-81页
       ·组播网络调试和监视方法第81-83页
7.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祝白牦牛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下一篇:聚醚砜/MC尼龙6原位聚合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