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编队飞行概述 | 第11-13页 |
·编队飞行的定义和特点 | 第11页 |
·编队飞行的应用 | 第11-12页 |
·主要的双星编队计划 | 第12-13页 |
·编队星座状态确定 | 第13-17页 |
·编队星座的状态 | 第14页 |
·状态确定的主要技术 | 第14-15页 |
·状态确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工作及论文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坐标系统和测距天线系统 | 第19-24页 |
·坐标系统 | 第19-20页 |
·坐标系的定义 | 第19页 |
·各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 第19-20页 |
·测距天线系统 | 第20-22页 |
·GPS 测距天线系统 | 第20-21页 |
·类GPS 测距天线系统 | 第21-22页 |
·常用符号约定 | 第22-24页 |
第三章 GPS 测量技术 | 第24-41页 |
·GPS 概述 | 第24-26页 |
·GPS 的定义及组成 | 第24-25页 |
·GPS 的特点与应用 | 第25-26页 |
·GPS 测量原理 | 第26-30页 |
·伪随机噪声码信号及伪距测量原理 | 第26-28页 |
·载波信号及载波相位测量原理 | 第28-30页 |
·GPS 观测方程及线性化 | 第30-41页 |
·伪距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 | 第30-32页 |
·GPS 载波相位原始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 | 第32-34页 |
·GPS 星内载波相位单差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 | 第34-37页 |
·GPS 星间载波相位单差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 | 第37-41页 |
第四章 类GPS 测距技术 | 第41-55页 |
·类GPS 测距技术概述 | 第41-43页 |
·类GPS 测距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第41页 |
·典型的类GPS 测距技术——AFF 技术简介 | 第41-42页 |
·本论文研究使用的类GPS 测距技术简介 | 第42-43页 |
·类GPS 观测方程及线性化 | 第43-55页 |
·类GPS 伪距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 | 第43-45页 |
·类GPS 载波相位原始观测方程及线性化 | 第45-46页 |
·类GPS 星内载波相位单差观测方程及线性化 | 第46-55页 |
第五章 联合GPS 和类GPS 测距技术确定双星编队星座的状态 | 第55-72页 |
·联合解算的坐标系统 | 第55-56页 |
·状态整体解算模型 | 第56-65页 |
·模型一:联合GPS 星间载波单差和类GPS 伪距 | 第56-59页 |
·模型二:联合GPS 星间载波单差、类GPS 伪距和类GPS 星内载波单差 | 第59-65页 |
·整周模糊度初始化问题 | 第65-72页 |
·两类模糊度参数同时初始化 | 第66-68页 |
·两类模糊度参数分开初始化 | 第68-72页 |
第六章 数学仿真 | 第72-80页 |
·仿真条件 | 第72-73页 |
·模糊度解算结果 | 第73-75页 |
·两类模糊度参数同时初始化的解算结果 | 第73-74页 |
·两类模糊度参数分开初始化的解算结果 | 第74页 |
·分析小结 | 第74-75页 |
·绝对姿态和相对位置解算结果 | 第75-80页 |
·模型一的仿真结果 | 第75页 |
·模型二的仿真结果 | 第75-76页 |
·分析小结 | 第76-8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硕士就读期间发表和录用论文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