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页 |
·电网检测及其应用 | 第7-10页 |
·电能质量及其指标 | 第7-8页 |
·改善电能质量的意义 | 第8页 |
·电能质量相关国家标准简介 | 第8-10页 |
·电网电压电流/谐波监测技术 | 第10-11页 |
·电网电压电流的监测 | 第10页 |
·电网谐波的监测 | 第10-11页 |
·电网监测技术的自动化 | 第11页 |
·监测设备/监测仪的现状和发展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本文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仪表系统设计 | 第13-23页 |
·仪表应用 | 第13页 |
·仪表的功能、性能指标和结构 | 第13-19页 |
·仪表的功能、性能指标 | 第13-14页 |
·仪表的硬件指标分析 | 第14-18页 |
·监测仪表的应用 | 第18-19页 |
·算法分析 | 第19-23页 |
·有效值的计算 | 第19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 第19-23页 |
第三章 仪表硬件设计 | 第23-41页 |
·微处理器 | 第23-28页 |
·ARM技术的发展 | 第23-24页 |
·LPC2104/2105/2106 的特性 | 第24-25页 |
·LPC2104/2105/2106 的引脚信息 | 第25-28页 |
·LPC2104/2105/2106 的功能模块说明 | 第28-34页 |
·GPIO模块 | 第28页 |
·I~2C接口 | 第28-30页 |
·SPI接口 | 第30-32页 |
·UART模块 | 第32-33页 |
·定时器模块 | 第33-34页 |
·仪表硬件设计 | 第34-41页 |
·仪表的硬件结构 | 第34-35页 |
·电源电路 | 第35-36页 |
·系统时钟电路 | 第36页 |
·复位电路 | 第36-37页 |
·存储电路 | 第37页 |
·串口电路 | 第37-38页 |
·MCU及CPLD接口电路 | 第38-39页 |
·LCD显示电路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仪表软件设计 | 第41-55页 |
·实时操作系统 | 第41-43页 |
·软件规划 | 第43-44页 |
·编译器 | 第43页 |
·任务模式 | 第43页 |
·指令集 | 第43页 |
·系统内核与任务分别编译的支持 | 第43-44页 |
·ARM开发工具 | 第44-47页 |
·ARM开发工具综述 | 第44页 |
·ARM ADS | 第44-46页 |
·仪表的开发平台 | 第46-47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55页 |
·主程序 | 第47页 |
·系统基本初始化 | 第47-48页 |
·中断调度 | 第48页 |
·I~2C接口子程序 | 第48-49页 |
·存储子程序 | 第49-51页 |
·通信子程序 | 第51-52页 |
·LCD显示子程序 | 第52-53页 |
·A/D采样子程序 | 第53-54页 |
·计算子程序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6页 |
附录A JTAG接口设计 | 第56-57页 |
附录B 电能质量术语的数学表达式 | 第57-59页 |
附录C 按频率抽取的FFT算法流图(N=64) | 第59-60页 |
附录D 实物图片和印制板图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