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3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 第8-12页 |
1.2.1 桥梁健康监测的概念 | 第8页 |
1.2.2 桥梁健康监测的意义 | 第8-9页 |
1.2.3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 | 第9-10页 |
1.2.4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构建 | 第10-12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3-21页 |
2.1 自动监测项目的确定 | 第13-15页 |
2.2 监测项目方案的制定 | 第15-17页 |
2.2.1 拱肋监测方案 | 第15页 |
2.2.2 拉索监测方案 | 第15-16页 |
2.2.3 主梁和桥墩监测方案 | 第16-17页 |
2.2.4 风速、温度和湿度监测方案 | 第17页 |
2.3 数据采集系统的方案制定 | 第17-19页 |
2.4 远程数据传输方式的确定 | 第19页 |
2.5 桥梁自动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19-21页 |
3 自动监测系统的实现 | 第21-32页 |
3.1 拉索应变监测系统 | 第21-25页 |
3.1.1 电阻应变测量原理 | 第21-23页 |
3.1.2 传感器布片方案及测量电路 | 第23页 |
3.1.3 拉索应变监测系统的安装 | 第23-25页 |
3.2 主梁、桥墩光纤应变监测系统 | 第25-29页 |
3.2.1 光纤应变测量原理 | 第25-27页 |
3.2.2 光纤应变传感器对温度不敏感的原理 | 第27-28页 |
3.2.3 光纤应变监测系统的安装 | 第28-29页 |
3.3 风速、温度和湿度监测系统 | 第29-30页 |
3.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30-32页 |
3.4.1 分布式数据采集模块 | 第30-31页 |
3.4.2 数据采集控制站 | 第31-32页 |
4 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开发 | 第32-46页 |
4.1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32-33页 |
4.2 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33-36页 |
4.2.1 Visual Basic数据库编程 | 第33页 |
4.2.2 Visual Basic串行通信编程 | 第33-34页 |
4.2.3 Visual Basic网络通信编程 | 第34-35页 |
4.2.4 I-7017模块的命令格式 | 第35-36页 |
4.3 软件主要功能的程序设计 | 第36-39页 |
4.3.1 数据采集功能的设计原理 | 第36-37页 |
4.3.2 数据采集功能的流程框图 | 第37-38页 |
4.3.3 自动数据采集的设计原理 | 第38-39页 |
4.4 数据采集软件的功能和操作介绍 | 第39-46页 |
4.4.1 数据采集软件的主要界面 | 第39-41页 |
4.4.2 数据采集软件的自动采集功能 | 第41页 |
4.4.3 数据采集软件的辅助功能 | 第41-46页 |
5 数据管理与安全评估软件的设计开发 | 第46-62页 |
5.1 软件基本功能的设计思路 | 第46页 |
5.2 软件基本功能的实现 | 第46-49页 |
5.2.1 软件的主要界面 | 第46-47页 |
5.2.2 软件的数据管理功能 | 第47-49页 |
5.3 软件高级功能的实现 | 第49-53页 |
5.3.1 测点数据的趋势分析 | 第50-51页 |
5.3.2 测点数据的极限判断 | 第51页 |
5.3.3 测点数据的突变搜索 | 第51-52页 |
5.3.4 测点数据的频谱分析 | 第52-53页 |
5.4 桥梁安全评估功能的研究 | 第53-62页 |
5.4.1 已有桥梁安全评估方法综述 | 第53-54页 |
5.4.2 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的安全评估方法 | 第54-57页 |
5.4.3 安全评估功能的实现 | 第57-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