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中国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终点破坏类型模型框架建立及案例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1-35页
 1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第11-22页
  1.1 关于生命周期评价第11-12页
  1.2 生命周期评价发展历史第12-14页
  1.3 生命周期评价定义与技术框架第14-15页
  1.4 生命周期评价商业化软件评述第15-18页
  1.5 生命周期评价的局限性第18-19页
  1.6 生命周期评价的前景与展望第19-20页
  1.7 其它环境管理工具第20-22页
 2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2-35页
  2.1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定义与技术框架第22-23页
   2.1.1 SETAC概念框架第22页
   2.1.2 ISO系列标准概念框架第22-23页
  2.2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必备要素第23-27页
   2.2.1 影响类型、类型参数和特征化模型的选择第23-25页
   2.2.2 分类第25-27页
   2.2.3 特征化第27页
  2.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可选要素第27-28页
   2.3.1 归一化第27-28页
   2.3.2 加权第28页
  2.4 典型影响评价方法概述第28-35页
第二篇 终点破坏类型影响评价方法构建第35-75页
 3 终点破坏类型模型框架的建立第35-41页
  3.1 研究背景第35页
  3.2 方法框架第35-36页
  3.3 从清单到破坏类型的模拟第36-38页
  3.4 破坏类型的标准化第38页
  3.5 标准化值的加权合并第38-41页
 4 破坏类型的定义及其破坏因子的选择第41-57页
  4.1 概要第41页
  4.2 人类健康第41-49页
   4.2.1 致癌物质对人类健康的破坏第42-44页
   4.2.2 呼吸系统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破坏第44-46页
   4.2.3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破坏第46-47页
   4.2.4 臭氧层耗竭对人类健康的破坏第47页
   4.2.5 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的破坏第47-49页
  4.3 生态系统质量第49-54页
   4.3.1 生态毒性物质对生态系统质量的破坏第50-52页
   4.3.2 酸化和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质量的破坏第52页
   4.3.3 土地使用对生态系统质量的破坏第52-54页
  4.4 资源第54-57页
   4.4.1 矿物资源第54-55页
   4.4.2 化石燃料第55-57页
 5 建立中国破坏类型归一化基准体系第57-75页
  5.1 概要第57页
  5.2 人类健康第57-68页
   5.2.1 致癌物质对人类健康的破坏基准第57-59页
   5.2.2 呼吸系统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破坏基准第59-62页
   5.2.3 臭氧耗竭对人类健康的破坏准值第62-64页
   5.2.4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破坏基准第64-66页
   5.2.5 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破坏的基准第66-68页
  5.3 生态系统质量第68-71页
   5.3.1 生态毒性对生态系统质量破坏的基准第68-70页
   5.3.2 酸化和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质量破坏的基准第70页
   5.3.3 土地使用对生态系统质量破坏的基准第70-71页
  5.4 资源第71-73页
   5.4.1 矿产资源的使用对资源破坏的基准第71-72页
   5.4.2 化石燃料的使用对资源破坏的基准第72-73页
  5.5 基准值总结及比较第73-75页
   5.5.1 基准值总结第73页
   5.5.2 基准值比较第73-75页
第三篇 案例应用第75-91页
 6 夏利轿车生命周期破坏评价第75-89页
  6.1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第75-76页
   6.1.1 评价目的第75页
   6.1.2 评价范围第75-76页
  6.2 清单分析第76-84页
   6.2.1 环境排放第77-78页
   6.2.2 能源消耗第78-80页
   6.2.3 资源消耗第80-81页
   6.2.4 汇总清单结果并划归破坏类型第81-84页
  6.3 影响评价第84-86页
   6.3.1 归一化第84-85页
   6.3.2 加权第85-86页
  6.4 评价结论第86-89页
 7 结论和建议第89-91页
  7.1 结论第89-90页
  7.2 建议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类蛋型域的Bergman核函数和Bloch函数
下一篇:鞋底花纹比对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