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概述 | 第11-23页 |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及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 ·产品许可证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 | 第12-15页 |
| ·旧中国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发展 | 第12-13页 |
| ·新中国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发展 | 第13-14页 |
| ·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现状 | 第14-15页 |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性质和作用 | 第15-21页 |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性质 | 第15-17页 |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作用 | 第17-21页 |
|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21-2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我国工业产品许可证制度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 ·产品许可证制度的现存问题 | 第23-24页 |
| ·许可范围过宽,许可产品种类过多 | 第23页 |
| ·许可证的有关管理部门重叠,束缚企业的发展 | 第23-24页 |
| ·许可证发放方式不合理 | 第24页 |
| ·许可证有效期限过长,不利于监督管理 | 第24页 |
| ·工业生产许可证制度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 ·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企业认识不足 | 第24-25页 |
| ·乱收费导致腐败问题严重 | 第25页 |
| ·有关部门只重视许可,忽视监督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国外经验引鉴 | 第27-36页 |
| ·美国水电许可证制度 | 第27-29页 |
| ·美国水电许可证制度概况 | 第27-2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 ·改革现状 | 第29页 |
| ·欧盟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29-32页 |
| ·欧盟的CE制度简介 | 第29-31页 |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2页 |
| ·韩国的认证许可制度 | 第32-36页 |
| ·韩国的认证许可制度介绍 | 第32-34页 |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工业生产许可证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第36-54页 |
| ·理顺生产许可证的管理模式 | 第36-38页 |
| ·建立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生产许可证的管理模式 | 第36页 |
| ·继续清理发证范围,减少发证产品种类 | 第36-37页 |
| ·统一发证,统一收费标准 | 第37-38页 |
| ·建立一套多方位立体的监督机制 | 第38-40页 |
| ·规范年审管理制度 | 第38页 |
| ·严格执行发证与查处并重的原则 | 第38页 |
| ·建立健全生产许可证产品的社会监督机制 | 第38-40页 |
| ·推行3C强制性认证制度 | 第40-45页 |
| ·3C强制性认证的含义 | 第40-41页 |
| ·强制性认证的性质 | 第41-42页 |
| ·强制性认证制度优点 | 第42-43页 |
| ·我国强制性认证制度的现状 | 第43-44页 |
| ·加快从生产许可证制度向强制性认证制度的过渡 | 第44-45页 |
|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 第45-50页 |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 第45-48页 |
| ·实行缺陷产品招回制度 | 第48-49页 |
| ·建立和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49-50页 |
| ·建立勒令退市机制 | 第50页 |
| ·建立以强制性标准代替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的机制 | 第50-54页 |
| ·实行强制性标准的条件 | 第51-52页 |
| ·强制性标准的管理模式 | 第52页 |
| ·强制性标准管理模式下的政府职能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