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柿栽培与柿育种 | 第12-13页 |
| ·对早熟红柿‘早红’的选育 | 第13-15页 |
| ·涩柿脱涩技术 | 第15-17页 |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路线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CO_ 2和乙醇处理对‘早红’果实单宁含量及 ADH 和 PPO 酶活性的影响 | 第19-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 ·材料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 ·结果分析 | 第20-22页 |
| ·CO_ 2和乙醇处理对柿果脱涩效果的影响 | 第20-21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过程中柿果乙醇脱氢酶 ADH 活性的变化 | 第21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过程中柿果多酚氧化酶 PPO 活性的变化 | 第21-22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22-24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处理与早红柿果单宁含量的关系 | 第22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过程中柿果乙醇脱氢酶活性与果实脱涩的关系 | 第22-23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过程中柿果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CO_ 2和乙醇脱涩处理对‘早红’果实品质及果皮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4-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 ·材料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不同浓度 CO_ 2和乙醇处理后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 第24-26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过程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变化 | 第26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过程中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第26-28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28-29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处理对柿果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处理对柿果 Vc 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 ·CO_ 2和乙醇脱涩处理对柿果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CO_ 2脱涩处理对‘早红’果实若干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29-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 ·CO_ 2脱涩对早红柿果实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 ·CO_ 2脱涩对早红柿果实 O~(2-)净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 ·CO_ 2脱涩对早红柿果实 SOD 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页 |
| ·CO_ 2脱涩对早红柿果实 POD 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CO_ 2脱涩对早红柿果实 CAT 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作者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