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不同类型尖叶胡枝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胡枝子属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 第12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12-13页 |
·胡枝子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3-14页 |
·生化标记 | 第14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胡枝子属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饲用价值 | 第16-17页 |
·生态价值 | 第17页 |
·药用价值 | 第17-18页 |
·其他价值 | 第18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2页 |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21-22页 |
·供试材料 | 第22-23页 |
·表型性状观测 | 第23-25页 |
·试验仪器 | 第23页 |
·观测指标及方法 | 第23-25页 |
·数据统计 | 第25页 |
·种子贮藏蛋白分析 | 第25-27页 |
·试验仪器 | 第25页 |
·试验试剂 | 第25-26页 |
·试验步骤 | 第26-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核型分析 | 第27-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试验试剂 | 第28页 |
·试验步骤 | 第28-29页 |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9-32页 |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试验试剂 | 第29-30页 |
·基因组 DNA 提取和检测 | 第30-31页 |
·ISSR-PCR 扩增反应 | 第31页 |
·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53页 |
·表型性状多元统计 | 第32-41页 |
·基本统计分析 | 第32-34页 |
·方差分析 | 第34-35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35-38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8-39页 |
·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复叶变异率 | 第40-41页 |
·种子萌发特性 | 第41页 |
·种子贮藏蛋白分析 | 第41-44页 |
·蛋白电泳图谱 | 第41-42页 |
·盐溶蛋白谱带遗传多样性 | 第42-43页 |
·贮藏蛋白谱带遗传多样性 | 第43-44页 |
·不同提取液的遗传系数方差分析 | 第44页 |
·核型分析 | 第44-49页 |
·染色体观察方法优化 | 第44页 |
·染色体数目 | 第44-45页 |
·核型参数和染色体模式图 | 第45-48页 |
·染色体体积 | 第48-49页 |
·ISSR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49-53页 |
·基因组 DNA 检测 | 第49-50页 |
·ISS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50页 |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0-51页 |
·聚类分析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3-58页 |
·表型性状多元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种子贮藏蛋白分析 | 第54-55页 |
·核型分析 | 第55-56页 |
·ISSR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56-57页 |
·综合 4 种标记讨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