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20页 |
|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方法技术 | 第15-20页 |
| ·地质方法 | 第16页 |
| ·地球物理方法 | 第16-18页 |
| ·地球化学方法 | 第18-20页 |
| 第2章 岩石(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指标地球化学特征 | 第20-33页 |
| ·游离烃(顶空气) | 第20-24页 |
| ·测量方法技术 | 第21-22页 |
| ·取气方法对地球化学指标的影响 | 第22-24页 |
| ·吸附与吸留烃(酸解烃、热释烃) | 第24-31页 |
| ·测量方法技术 | 第24-25页 |
| ·指标应用效果(HS 与酸解烃) | 第25-28页 |
| ·指标应用效果(酸解烃与热释烃) | 第28-31页 |
| ·其他气体——H_2S 异常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第3章 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和指标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38页 |
| ·卫星热红外方法技术和特点 | 第33-36页 |
| ·合成孔径雷达方法技术和特点 | 第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4章 流体地球化学测量和指标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52页 |
| ·水溶气烃类指标地球化学特征和方法技术 | 第39-42页 |
| ·提取技术 | 第39-40页 |
| ·指标应用效果 | 第40-42页 |
|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和勘探方法技术 | 第42-51页 |
| ·提取技术 | 第42页 |
| ·氯离子浓度及氧同位素 | 第42-45页 |
| ·硫酸盐亏损和硫酸盐甲烷分界面(SMI) | 第45-49页 |
| ·其它离子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自生矿物测量法和指标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62页 |
| ·自生碳酸盐的产生和特点 | 第52-53页 |
| ·冷泉及冷泉碳酸盐 | 第53-58页 |
| ·概念 | 第53-54页 |
| ·冷泉碳酸盐形成及分类 | 第54-58页 |
| ·与水合物有关的自生碳酸盐识别方法 | 第58-59页 |
| ·酸解烃技术与指标特征 | 第58页 |
| ·蚀变碳酸盐技术与指标特征 | 第58-59页 |
| ·热释光 | 第59-61页 |
| ·方法技术 | 第59-60页 |
| ·指标应用效果(热释光与酸解烃)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稳定同位素测量法和指标地球化学特征 | 第62-72页 |
| ·判别物质来源的成因指标 | 第62-68页 |
| ·碳同位素 | 第62-63页 |
| ·氢同位素 | 第63页 |
| ·成因分析判别方法 | 第63-64页 |
| ·不同气体来源的成因分析 | 第64-68页 |
| ·识别自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指标 | 第68-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7章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前景 | 第72-79页 |
|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 | 第72-74页 |
| ·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分类及最优指标特征 | 第74-79页 |
| ·最优指标选取 | 第74-75页 |
| ·南海工作区烃类异常特征 | 第75-79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 附录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