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低渗透油藏储层精细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以D31井区长1油藏为例

中文摘第1-9页
英文文摘第9-12页
第一章、绪论第12-19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16页
 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特色第16-17页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7-18页
 四、主要完成的工作量第18-19页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第19-37页
 第一节、地层格架第19-24页
 第二节、构造格架与构造演化第24-25页
 第三节、区域沉积特征第25-27页
 第四节、储层特征第27-31页
 第五节、油气藏特征第31-37页
第三章、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第37-62页
 第一节、沉积微相研究第37-53页
 第二节、沉积模式研究第53-62页
第四章、储层建模第62-82页
 第一节、储层建模的基本思路及发展趋势第62-64页
 第二节、随机建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第64-67页
 第三节、随机模拟方法第67-70页
 第四节、三维建模数据准备及网格设计第70-71页
 第五节、三维构造建模第71-72页
 第六节、三维相建模第72-76页
 第七节、储层三维参数建模第76-78页
 第八节、模型粗化第78-82页
第五章、储层非均质描述第82-103页
 第一节、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第83-88页
 第二节、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第88-92页
 第三节、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第92-96页
 第四节、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第96-103页
第六章、流动单元研究第103-114页
 第一节、流动单元的概念与划分原理第103页
 第二节、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第103-107页
 第三节、长1油层组流动单元划分和分类标准第107-111页
 第四节、长1油层组流动单元分析第111-114页
第七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第114-131页
 第一节、宏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第114-125页
 第二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第125-127页
 第三节、低渗透砂岩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第127-131页
第八章、储层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第131-146页
 第一节、储层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第131-134页
 第二节、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第134-138页
 第三节、储层剩余油形成机理第138-142页
 第四节、剩余油挖潜及应用效果第142-146页
结论第146-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描述
下一篇:航天器轨道转移与交会最优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