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足底矫形器的概述 | 第7页 |
§1-2 足底矫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发展状况 | 第7-9页 |
1-2-1 国外的主要成果 | 第8页 |
1-2-2 国内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
§1-3 课题意义、研究内容和设计方案 | 第9-11页 |
1-3-1 课题意义 | 第9-10页 |
1-3-2 研究内容与设计方案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数控加工技术概论 | 第11-22页 |
§2-1 数控加工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3页 |
§2-2 数控加工技术、工艺与装备的新趋势 | 第13-17页 |
2-2-1 数控加工技术的几大发展新趋势 | 第13-14页 |
2-2-2 智能数控系统技术进展 | 第14-17页 |
§2-3 数控加工技术性能指标和规范的建立 | 第17-18页 |
§2-4 基于我国数控加工技术的战略评估和发展策略 | 第18-19页 |
§2-5 高速数控雕铣技术的研究 | 第19-22页 |
2-5-1 雕刻加工的发展史 | 第20页 |
2-5-2 超高速加工技术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交流伺服系统简述 | 第22-30页 |
§3-1 交流伺服系统的构成与发展 | 第22-26页 |
3-1-1 概述 | 第22-23页 |
3-1-2 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 | 第23页 |
3-1-3 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与数字化控制的优点 | 第23-24页 |
3-1-4 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的组成 | 第24-25页 |
3-1-5 常用性能指标 | 第25-26页 |
3-1-6 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 第26页 |
§3-2 交流伺服系统的工作特点 | 第26-28页 |
§3-3 松下交流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足底矫形器CAD/CAM系统设计与组成 | 第30-44页 |
§4-1 足底矫形器的组成 | 第30-34页 |
4-1-1 足底信息输入系统 | 第30-31页 |
4-1-2 足底矫形器CAD系统设计 | 第31-33页 |
4-1-3 足底矫形器CAM系统简介 | 第33-34页 |
§4-2 CAM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34-39页 |
4-2-1 PCI-1240运动控制卡 | 第35页 |
4-2-2 主轴铣刀电机、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 | 第35-36页 |
4-2-3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6-39页 |
§4-3 足底矫形器CAM系统软件设计 | 第39-40页 |
§4-4 刀具路径的拓扑分析 | 第40-42页 |
§4-5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概述 | 第42-44页 |
4-5-1 基本概念 | 第42页 |
4-5-2 CAPP的结构与功能 | 第42-43页 |
4-5-3 CAPP的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足底矫形器CAM程序设计 | 第44-54页 |
§5-1 CAD/CAM软件的相关简介 | 第44-47页 |
5-1-1 国内软件 | 第44-45页 |
5-1-2 国外软件 | 第45-47页 |
§5-2 数据交换技术 | 第47-48页 |
§5-3 数控加工编程功能和方法 | 第48页 |
5-3-1 CAD/CAM系统的数控加工编程功能 | 第48页 |
5-3-2 主轴铣削编程加工方法 | 第48页 |
§5-4 最小二乘法 | 第48-50页 |
5-4-1 最小二乘法的简介 | 第48-49页 |
5-4-2 最小二乘法的实际应用 | 第49-50页 |
§5-5 面向制造的加工方法 | 第50-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8页 |
§6-1 总结 | 第54-55页 |
§6-2 展望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