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早期调控方法研究及应用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0-14页 |
|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类型 | 第10页 |
|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点 | 第10-12页 |
| ·低渗透油藏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12-14页 |
|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 2. 粘土膨胀、颗粒运移机理及渗透率下降预测模型 | 第15-41页 |
| ·微粒运移堵塞及渗透率下降预测模型 | 第15-20页 |
| ·颗粒渐堵及运移 | 第16-17页 |
| ·颗粒渐堵 | 第17-18页 |
| ·单一孔隙堵塞 | 第18-19页 |
| ·滤饼式堵塞 | 第19页 |
| ·孔隙喉道微粒运移 | 第19-20页 |
| ·粘土膨胀堵塞机理及渗透率预测模型 | 第20-30页 |
| ·粘土膨胀预测模型 | 第21-25页 |
| ·粘土膨胀与颗粒堵塞预测模型 | 第25-30页 |
| ·油水两相系统渗透率下降预测模型 | 第30-41页 |
| ·活塞式驱油试验特性 | 第30-34页 |
| ·渗透率预测模型 | 第34-37页 |
| ·模型的适应性 | 第37-41页 |
| 3 具有水敏影响的水驱油试验解释方法 | 第41-47页 |
| ·一维两相油水渗流模型 | 第41-44页 |
| ·Backley-Leverett驱替理论 | 第44-45页 |
| ·改进的JBN解释方法 | 第45-47页 |
| 4 特低渗透油藏早期调控理论 | 第47-66页 |
| ·启动压力梯度 | 第47-52页 |
| ·启动压力梯度概念 | 第47-48页 |
| ·渗流特性的描述形式 | 第48-50页 |
| ·启动压力梯度的特性 | 第50-52页 |
| ·油井稳定流动产能模型 | 第52-55页 |
| ·井底压力高于饱和压力 | 第53-54页 |
| ·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 | 第54-55页 |
| ·脱气区的特性 | 第55-62页 |
| ·脱气半径 | 第55-59页 |
| ·脱气区含气饱和度 | 第59-62页 |
| ·注入压力与注水量 | 第62-66页 |
| ·油层破裂压力 | 第62-63页 |
| ·注入压差与注水量 | 第63-66页 |
| 5 特低渗透油藏早期调控方法 | 第66-84页 |
| ·合理利用天然能量 | 第66-72页 |
| ·开发方式 | 第66-69页 |
| ·开采机理转换 | 第69-72页 |
| ·开发井网及井距 | 第72-76页 |
| ·供油半径及井间干扰 | 第72-73页 |
| ·井网密度 | 第73-74页 |
| ·合理井网密度 | 第74-76页 |
| ·油井调控方法 | 第76-80页 |
| ·合理生产压差 | 第77-78页 |
| ·合理脱气半径 | 第78-80页 |
| ·注水井调控方法 | 第80-84页 |
| 6 实例应用 | 第84-107页 |
| ·大庆榆树林与长庆安塞油田 | 第84-85页 |
| ·新疆彩南油田彩10井区特低渗透油藏 | 第85-98页 |
| ·油藏地质特征 | 第85-87页 |
| ·油藏调控参数的确定 | 第87-96页 |
| ·早期开采效果分析 | 第96-98页 |
| ·低渗水敏样品油水相渗曲线计算实例 | 第98-107页 |
| ·实例一 | 第98-101页 |
| ·实例二 | 第101-103页 |
| ·实例三 | 第103-106页 |
| ·实例四 | 第106-107页 |
| 7 结论与认识 | 第107-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