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荒漠化地区植被动态变化研究--以察汗乌苏河流域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1. 引言第7-23页
   ·荒漠化概念第7-8页
   ·荒漠化现状第8-11页
     ·世界荒漠化现状第8-10页
     ·中国荒漠化现状第10-11页
   ·植被指数的概念与意义第11-18页
     ·植被指数发展阶段第13页
     ·常见的植被指数第13-16页
     ·植被盖度遥感反演模型第16-18页
   ·植被指数在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第18-21页
     ·植被指数在国外的研究应用第18-19页
     ·植被指数在国内研究和应用第19-21页
   ·研究方案第21-23页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3-27页
   ·自然概况第23-25页
     ·地形地貌第23页
     ·气候第23-24页
     ·水文第24-25页
     ·土壤植被第25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5-27页
3. 数据获取和处理方法第27-33页
   ·软件信息第27页
   ·数据获取第27-30页
     ·遥感数据第27-28页
     ·气象数据第28页
     ·数码相片数据第28-30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30-33页
     ·最大合成法第30页
     ·均值法第30页
     ·一元回归趋势线法第30-31页
     ·河网及流域的提取第31-32页
     ·图像的裁剪第32-3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3-47页
   ·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分析第33-34页
     ·降水、气温的年内变化第33-34页
     ·降水、温度的年际变化第34页
   ·流域的NDVI变化分析第34-38页
     ·流域植被的年内时间变化第34-35页
     ·流域植被的年内空间变化第35-37页
     ·流域植被的年际变化第37-38页
   ·流域植被改善状况分析第38-42页
     ·流域植被NDVI变化趋势分类第38-39页
     ·基于封育区植被恢复效应分析第39-42页
   ·流域NDVI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第42页
   ·基于TM的植被盖度反演第42-47页
     ·照相法测量植被覆盖度第42-44页
     ·基于TM的植被覆盖度反演第44-47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7-49页
   ·结论第47-48页
   ·问题与讨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个人简介第53-54页
导师简介第54-55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卫矛属叶表皮微形态研究及数量分类学分析
下一篇:庐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道路对外来植物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