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6页 |
·问题的界定和相关概念 | 第6-7页 |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7-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国内学者对于当下信誉问题的讨论 | 第9-11页 |
·相关理论及信誉机制发展脉络 | 第11-16页 |
·信誉机制的理论来源--契约理论 | 第11-14页 |
·交易和契约 | 第14-15页 |
·契约的履行依赖于自我履行机制和外部监督(第三方监督) | 第15-16页 |
·不对称理论和纳什均衡 | 第16-17页 |
·信誉机制 | 第17-20页 |
·信誉机制的博弈论模型解释 | 第17-18页 |
·信誉机制的构成要件 | 第18-19页 |
·格雷夫对商人团体信誉机制的研究 | 第19-20页 |
·信任、信誉机制与法律、制度的关系(经济学的解释)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晋商的信誉机制 | 第22-38页 |
·史料考察中总结山西商人群体的信誉机制及其要件 | 第22-24页 |
·晋商群体的信誉机制运作 | 第24-35页 |
·文化传统在以非强制性为特色的惩罚机制中的作 | 第24-30页 |
·晋商契约关系对信誉机制的支持 | 第30-34页 |
·标期和账期--自发形成的制度成为一种信誉机制的信息传播机制 | 第34-35页 |
·晋商信誉机制中的不利因素 | 第35-38页 |
·经理负责制对于代理人的监督很不够 | 第35-36页 |
·经理的家长式领导并不适合经理人信誉的积累 | 第36-37页 |
·号规制度在经营不善的情形出现后不再能够起到约束员工的作用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