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系统理论在线路保护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2-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9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7页 |
| ·混杂系统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 第7页 |
| ·线路保护建模研究的现状 | 第7页 |
|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7-8页 |
| ·本文的结构 | 第8-9页 |
| 第二章 混杂系统理论与PTPN模型 | 第9-18页 |
| ·混杂系统简介 | 第9页 |
| ·混杂动态系统描述 | 第9-13页 |
|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 第10-11页 |
| ·连续动态系统 | 第11页 |
| ·混杂动态系统的数学描述 | 第11-13页 |
| ·混杂系统的模型工具 | 第13-16页 |
| ·Petri网和赋时Petri网简介 | 第14-15页 |
| ·可编程赋时Petri网 | 第15-16页 |
| ·混杂电力系统建模方法和步骤 | 第16页 |
| ·混杂系统理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 第16-17页 |
| ·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保护系统的PTPN建模方法 | 第18-25页 |
| ·保护系统的动态特性 | 第18-20页 |
| ·保护系统数学描述 | 第18-19页 |
| ·保护系统的混杂结构 | 第19-20页 |
| ·保护系统的PTPN模型 | 第20-24页 |
| ·保护的PTPN模型建模方法 | 第20-21页 |
| ·模型分析 | 第21-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线路保护仿真模型的实现 | 第25-49页 |
| ·建模语言与工具 | 第25-28页 |
| ·Modelica语言 | 第25-26页 |
| ·建模与仿真环境 | 第26-28页 |
| ·仿真软件包体系结构 | 第28-29页 |
| ·线路保护结构分析及建模解决方案 | 第29-32页 |
| ·实际的微机保护硬件 | 第30页 |
| ·实际的微机保护软件 | 第30页 |
| ·模型的结构 | 第30-32页 |
| ·保护模型中的基本算法 | 第32-40页 |
| ·电压电流变换 | 第32页 |
| ·低通滤波器的模型 | 第32-33页 |
| ·采样保持器的模型 | 第33页 |
| ·数字滤波 | 第33-36页 |
| ·傅立叶变换 | 第36-37页 |
| ·起动判别 | 第37页 |
| ·故障选相 | 第37-38页 |
| ·输电线路的阻抗算法 | 第38-40页 |
| ·保护模型 | 第40-49页 |
| ·保护模型与网络的接口 | 第40-41页 |
| ·三段定时限电流保护 | 第41-43页 |
|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 第43-44页 |
| ·距离保护模型 | 第44-46页 |
| ·零序保护模型 | 第46-47页 |
| ·断路器的模型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保护模型的仿真验证 | 第49-57页 |
| ·双回线系统的仿真验证 | 第49-54页 |
| ·系统结构与参数 | 第49-50页 |
| ·仿真图形 | 第50-54页 |
| ·环网系统的仿真验证 | 第54-57页 |
| ·系统结构与参数 | 第54-55页 |
| ·仿真图形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 谢 | 第61-62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