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外文摘要 | 第3-13页 |
| 第1章 “蒋捷词对稼轩词的承传”的提出 | 第13-21页 |
| ·探讨承传的缘起 | 第13-16页 |
| ·艺术水平方面 | 第13-14页 |
| ·师承归属方面 | 第14-16页 |
| ·承传的必然性 | 第16-17页 |
| ·承传的可行性 | 第17-21页 |
| ·“大抵稼轩一体,后人不易学步” | 第17-18页 |
| ·“其真处有自然流出者,词品之高低当于此辨之。” | 第18-21页 |
| 第2章 蒋捷词对稼轩词爱国志意及言志艺术的承传 | 第21-56页 |
| ·蒋捷词对稼轩词爱国志意的承传 | 第21-40页 |
| ·博大深挚的爱国志意是稼轩词感发生命力的核心部分 | 第21-22页 |
| ·蒋捷词承传并发展了稼轩词的爱国志意 | 第22-40页 |
| ·蒋捷词对稼轩词言志艺术的承传 | 第40-54页 |
| ·稼轩词言志艺术的巨大成就 | 第40-41页 |
| ·蒋捷词承传并发展了稼轩词的言志艺术 | 第41-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3章 蒋捷词对稼轩词“横竖烂漫”创作方式的承传 | 第56-73页 |
| ·“横竖烂漫”之由来及稼轩词“横竖烂漫”的创作方式给后人的启示 | 第56-59页 |
| ·“横竖烂漫”之由来 | 第56-57页 |
| ·稼轩词中的“横竖烂漫” | 第57-59页 |
| ·稼轩词“横竖烂漫”给后人的启示 | 第59页 |
| ·蒋捷词中的“横竖烂漫” | 第59-72页 |
| ·内容的拓展 | 第60-64页 |
| ·体式的承传 | 第64-68页 |
| ·广博的想象力 | 第68-70页 |
| ·旷达、疏隽的词风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注释 | 第75-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