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悬链式立管疲劳损伤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32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第13-14页 |
| ·海洋平台以及立管 | 第14-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0页 |
| ·钢悬链式立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涡激振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 ·涡激运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0-32页 |
| 2 海洋结构物环境载荷 | 第32-45页 |
| ·经典波浪理论 | 第32-34页 |
| ·波浪基本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 ·线性波浪理论 | 第33-34页 |
| ·波浪谱理论 | 第34-40页 |
| ·P-M谱 | 第37-38页 |
| ·JONSWAP谱 | 第38-39页 |
| ·ITTC谱及ISSC谱 | 第39页 |
| ·文氏谱 | 第39-40页 |
| ·波浪载荷 | 第40-43页 |
| ·直立柱体波浪力求解 | 第40-41页 |
| ·倾斜柱体波浪力求解 | 第41-43页 |
| ·海流以及海流载荷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3 涡激振动基本理论 | 第45-56页 |
| ·漩涡泄放机理 | 第45-47页 |
| ·涡激振动基本参数 | 第47-53页 |
| ·雷诺数 | 第47-48页 |
| ·泄涡频率 | 第48页 |
| ·来流速度剪切率 | 第48-49页 |
| ·质量比与阻尼比 | 第49页 |
| ·响应振幅与折合速度 | 第49-50页 |
| ·附加质量系数 | 第50-51页 |
| ·升力系数 | 第51-53页 |
| ·涡激振动特性 | 第53-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4 钢悬链式立管涡激振动疲劳损伤分析 | 第56-97页 |
| ·模态分析 | 第56-72页 |
| ·模态分析理论计算 | 第57-63页 |
| ·模态分析数值计算 | 第63-68页 |
| ·钢悬链式立管模态算例分析 | 第68-72页 |
| ·涡激振动疲劳损伤理论分析 | 第72-83页 |
| ·模态叠加法理论介绍 | 第72-73页 |
| ·激励模态识别 | 第73-76页 |
| ·升力与阻尼模型 | 第76-78页 |
| ·涡激振动响应幅值分析 | 第78-81页 |
| ·结构响应及疲劳损伤分析 | 第81-83页 |
| ·涡激振动响应幅值算例分析 | 第83-86页 |
| ·涡激振动响应幅值计算模型 | 第83-84页 |
| ·激励模态识别分析 | 第84-85页 |
| ·涡激振动响应幅值分析 | 第85-86页 |
| ·涡激振动结构响应算例分析 | 第86-88页 |
| ·涡激振动结构响应计算模型 | 第86页 |
| ·涡激振动结构响应分析 | 第86-88页 |
| ·涡激振动疲劳损伤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88-92页 |
| ·管外流速分布对立管疲劳损伤的影响 | 第88-90页 |
| ·立管内部流体密度对立管疲劳损伤的影响 | 第90页 |
| ·立管外径对立管疲劳损伤的影响 | 第90-91页 |
| ·立管壁厚对立管疲劳损伤的影响 | 第91-92页 |
| ·涡激振动抑制措施研究 | 第92-96页 |
| ·抑制涡激振动的方法 | 第92-94页 |
| ·涡激振动抑制装置减振功效分析 | 第94-96页 |
| ·小结 | 第96-97页 |
| 5 钢悬链式立管浪致疲劳损伤分析 | 第97-118页 |
| ·平台运动响应理论分析 | 第97-104页 |
| ·坐标系以及浪向角定义 | 第97-98页 |
| ·控制方程 | 第98页 |
| ·边界条件及边界元法 | 第98-101页 |
| ·水动力系数和波浪力 | 第101-102页 |
| ·平台在波浪上的运动 | 第102-104页 |
| ·疲劳损伤谱分析 | 第104-108页 |
| ·线性系统谱分析方法 | 第104-107页 |
| ·立管应力谱分析方法 | 第107页 |
| ·立管疲劳损伤分析方法 | 第107-108页 |
| ·钢悬链式立管浪致疲劳损伤算例分析 | 第108-116页 |
| ·浪致疲劳损伤计算模型 | 第108-110页 |
| ·平台运动频率响应函数分析 | 第110-113页 |
| ·立管应力频率响应函数分析 | 第113-115页 |
| ·立管浪致疲劳损伤分析 | 第115-116页 |
| ·小结 | 第116-118页 |
| 6 平台涡激运动引起的立管疲劳损伤分析 | 第118-136页 |
| ·平台涡激运动响应理论分析 | 第118-124页 |
| ·平台振子模型 | 第118-119页 |
| ·尾流振子模型 | 第119页 |
| ·平台与尾流振子耦合模型 | 第119-121页 |
| ·模型参数确定 | 第121-124页 |
| ·涡激运动立管疲劳损伤分析 | 第124-126页 |
| ·立管数学模型 | 第124页 |
| ·疲劳损伤模型 | 第124-126页 |
| ·涡激运动立管疲劳损伤算例分析 | 第126-135页 |
| ·涡激运动疲劳损伤计算模型 | 第126页 |
| ·平台涡激运动响应分析 | 第126-130页 |
| ·立管位移以及应力分析 | 第130-132页 |
| ·立管疲劳损伤分析 | 第132-135页 |
| ·小结 | 第135-136页 |
| 结论 | 第136-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5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45-14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6-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