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正反交导入系群体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定位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缩写词表第12-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7页
   ·分子标记和遗传连锁图第13-16页
     ·遗传标记的种类和分子标记的发展第13-14页
     ·水稻遗传连锁图的构建第14-16页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的分离群体第16-17页
   ·数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位点(QTL)第17-21页
     ·数量性状的特征和地位第17-18页
     ·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研究方法第18页
     ·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分子定位第18-20页
     ·QxE互作和上位性效应的分子定位第20-21页
   ·近等基因导入系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和定位中的运用第21-24页
     ·近等基因导入系的概念第21-22页
     ·近等基因导入系(NIIL)的特点第22-23页
     ·导入系群体的选育和应用第23-24页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s)定位第24-27页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第24-27页
     ·水稻杂种优势QTL定位第27页
2 本项目的目的意义第27-29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9-35页
   ·材料第29页
     ·导入系群体的发展第29页
     ·群体的基本构成和材料准备第29页
   ·田间试验设计和表型性状考察第29-31页
     ·田间观察记载方法第30页
     ·植株取样和室内考种指标第30-31页
   ·基因型分析第31-33页
     ·DNA提取和检测:第31-32页
     ·SSR标记第32页
     ·RAPD标记第32页
     ·形态标记第32-33页
     ·导入片段的划分第33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3-35页
     ·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第33页
     ·连锁图构建和导入片段图示、分析方法第33-34页
     ·单向方差分析筛选显著标记和区间第34页
     ·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区间作图第34-35页
     ·全染色体组跨叠系筛选第35页
4 结果分析第35-104页
   ·群体性状表现第35-45页
     ·群体表型值频率分布第35-41页
     ·方差分析第41-45页
   ·群体遗传构成第45-60页
     ·连锁图第45页
     ·导入供体等位基因的比例第45-49页
     ·供体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频率分布第49-54页
     ·导入片段数量和长度第54-57页
     ·导入片段类型第57-60页
   ·全染色体组跨叠系第60页
   ·导入片段的遗传效应第60-104页
     ·单向方差分析筛选显著性标记和导入片段第60-79页
   影响生育期的标记位点及其效应值第60-62页
   影响株高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62-63页
   影响剑叶、倒二叶长度和宽度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63-65页
   影响分蘖和剑叶角度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65-66页
   影响第1伸长节间长度和茎粗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66-68页
   影响有效穗数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68页
   影响穗长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68-69页
   影响一、二次枝梗数量和比值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69-73页
   影响每穗颖花数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73-74页
   影响着粒密度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74-76页
   影响结实率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76-77页
   影响百粒重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77-78页
   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标记位点和效应值第78-79页
     ·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区间作图第79-97页
   影响生育期的标记区间第79-80页
   影响株高的标记区间第80-89页
   影响剑叶、倒二叶和宽度的标记区间第89-91页
   影响第1伸长节间长度和基部茎粗的标记区间第91-93页
   影响有效穗数的标记区间第93页
   影响穗长的标记区间第93-94页
   影响一、二次枝梗数和比值的标记区间第94-95页
   影响每穗颖花数的标记区间第95页
   影响着粒密度的标记区间第95-96页
   影响结实率的标记区间第96页
   影响百粒重的标记区间第96-97页
   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标记区间第97页
     ·影响多个农艺性状的染色体区域第97-101页
   区间作图中检测到影响多个性状的共同标记区间第97-99页
   具有背景效应的性状对相关性状定位结果的影响第99-101页
     ·复合区间作图定位数量性状位点第101-104页
5 讨论第104-123页
   ·回交进程、选择压力和导入系群体构建第104-106页
  导入系的回交选育和群体规模第104-105页
  表型选择压力和标记辅助选育第105-106页
   ·单标记筛选、区间作图、复合区间作图和遗传背景控制第106-107页
  作图方法的比较第106页
  遗传背景控制第106-107页
   ·各标记位点等位基因显隐性、偏分离和检测自由度第107-123页
  RAPD标记的检测效率及其对导入片段模式的影响第107-108页
  偏分离、高重组率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第108-109页
  低自由度下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补救办法第109-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附录A 表目录第125-126页
附录B 图目录第126-127页
附录C 作者简历及发表文章登记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