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本质路易斯·康与安藤忠雄建筑的空间形式分析与比较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缘起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视觉消费的时代 | 第13页 |
·精神的永恒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范围、重点、方法、目标 | 第16-18页 |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16页 |
·研究重点与目标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空间 | 第18-48页 |
·几何形 | 第18-25页 |
·安藤忠雄的几何启蒙 | 第18-20页 |
·安妮·唐和富勒对路易斯·康的影响 | 第20-22页 |
·路易斯·康对几何形的偏执 | 第22-23页 |
·安藤忠雄矛盾中的认同 | 第23-25页 |
·静态与动态 | 第25-30页 |
·现代主义的中心解体 | 第25-26页 |
·路易斯·康由动态到静态的转变 | 第26-28页 |
·安藤忠雄“动中取静” | 第28-30页 |
·秩序与环境 | 第30-35页 |
·路易斯·康的秩序——服务与被服务 | 第30-33页 |
·安藤忠雄的“洞窟住宅” | 第33-34页 |
·安藤忠雄的环境依托 | 第34-35页 |
·垂直与水平 | 第35-40页 |
·路易斯·康的竖向井 | 第35-36页 |
·路易斯·康的墙体表现与双层皮肤 | 第36-37页 |
·纪念性与垂直性 | 第37-39页 |
·安藤忠雄的地板式建筑 | 第39-40页 |
·自明与融合 | 第40-48页 |
·路易斯·康的结构理性 | 第40-41页 |
·钥匙窗的二分法 | 第41-43页 |
·清水混凝土与空间融合 | 第43-44页 |
·逻辑自明对比空间融合 | 第44-48页 |
第三章 光影 | 第48-62页 |
·光影的伏笔 | 第48-49页 |
·路易斯·康的疤痕 | 第48-49页 |
·安藤忠雄的感动 | 第49页 |
·光影的运用 | 第49-56页 |
·间接与柔化——路易斯·康的自然光处理 | 第49-51页 |
·路易斯·康对自然光的控制 | 第51-55页 |
·强烈的表现——安藤忠雄的光影对比 | 第55-56页 |
·安藤忠雄建筑中自然光的时间属性 | 第56页 |
·光的哲学 | 第56-62页 |
·结构——光的给予者 | 第56-59页 |
·光——自然的给予者 | 第59-62页 |
第四章 启示 | 第62-76页 |
·传统与现代 | 第62-65页 |
·现代主义的危机 | 第62-63页 |
·传统的意义 | 第63-64页 |
·抽象的继承 | 第64-65页 |
·形式与功能 | 第65-71页 |
·功能主义的实质 | 第65-67页 |
·路易斯·康的形式与功能 | 第67-69页 |
·安藤忠雄的功能批判 | 第69-71页 |
·地域与文脉 | 第71-76页 |
·砖块所承载的地域与文脉 | 第71-73页 |
·恪守文脉的阵地 | 第73-75页 |
·地域性的表达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图片索引 | 第80-82页 |
作者简历 | 第82-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