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 | 第1-12页 |
·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 | 第8页 |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 第8-9页 |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与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 第9-12页 |
第二章 研究21世纪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必要性 | 第12-19页 |
·内在要求:医学自身的发展及医学目的内涵的深化 | 第12-13页 |
·外在动力:人类的健康问题与需求 | 第13-17页 |
·新挑战: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以及老龄社会的到来 | 第13-15页 |
·直接动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的转变 | 第15-17页 |
·新要求:全球一体化趋势下突发性、全球性流行性疾病 | 第17页 |
·国际性和时代性背景:WTO及WHO对医学生素质的要求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及问题 | 第19-28页 |
·各发达国家医生培养目标情况 | 第19-21页 |
·美国医生培养目标情况 | 第19-20页 |
·英国医生培养目标情况 | 第20页 |
·德国医生培养目标情况 | 第20-21页 |
·中国医学院校培养目标的情况 | 第21页 |
·我国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8页 |
·过于笼统和单一 | 第21-22页 |
·不能满足当地、农村的需要 | 第22-23页 |
·在知识、能力、职业态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23-28页 |
第四章 中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历史和现实原因 | 第28页 |
·历史:集权式的办学体制及培养目标单一 | 第28页 |
·现实:缺乏外力监督又缺少改革的动力 | 第28页 |
·医学生“下不去”的原因 | 第28-29页 |
·在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方面欠缺的原因 | 第29-34页 |
·办学理念不清 | 第29-30页 |
·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 第30页 |
·课程体系不合理 | 第30-31页 |
·师资知识结构有欠缺 | 第31-32页 |
·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格局单一,专业面窄 | 第32页 |
·医学教育中的技术主义倾向 | 第32-33页 |
·考试、评价方法内容单一 | 第33-34页 |
第五章 落实21世纪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措施与对策 | 第34-48页 |
·准确定位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 第34-35页 |
·转变思想观念,根据师资、学科条件定位培养目标 | 第34-35页 |
·以评估和国际标准的引入为契机,提高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 第35页 |
·为基层培养适用的医学本科人才 | 第35-38页 |
·对医学本科教育进行适当分层,大力培养全科医生 | 第35-37页 |
·重视培养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职业道德 | 第37-38页 |
·在教育过程中贯彻落实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 第38-48页 |
·教育理念的改革是先导 | 第38-40页 |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 第40-42页 |
·课程体系改革 | 第42-43页 |
·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 第43-44页 |
·努力完善医学教育体系 | 第44-45页 |
·向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克服技术主义倾向 | 第45-46页 |
·考试评价方法体系的改革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