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基于模型的图像理解 | 第9-10页 |
1.2 可形变模型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3 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分析的主要任务 | 第12-13页 |
1.4 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分析的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1.4.1 心脏MR图像分割 | 第13-14页 |
1.4.2 左心室的表面重建与运动重建 | 第14-18页 |
1.4.2.1 基于形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4.2.2 基于生物力学模型的方法 | 第15页 |
1.4.2.3 可形变模型 | 第15-16页 |
1.4.2.4 随机模型 | 第16页 |
1.4.2.5 B样条模型 | 第16-17页 |
1.4.2.6 调和相方法 | 第17页 |
1.4.2.7 基于光流的运动分析 | 第17-18页 |
1.4.3 应变分析 | 第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8-19页 |
1.6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2 关于Snake模型的一点注记 | 第21-39页 |
2.1 Snake模型概述 | 第21-24页 |
2.2 Snake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24-27页 |
2.2.1 Snake模型的数学表述 | 第24-26页 |
2.2.2 Snake模型的几种主要改进算法 | 第26-27页 |
2.3 关于GVF Snake模型的注记 | 第27-38页 |
2.3.1 GVF Snake模型的数学表述 | 第27-29页 |
2.3.2 GVF Snake模型的临界点问题 | 第29-34页 |
2.3.3 Navier-Stokes方程及GVF的机理 | 第34-36页 |
2.3.4 GVF Snake临界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心脏核磁共振图像左心室轮廓提取研究 | 第39-57页 |
3.1 医学图像分割概述 | 第39-42页 |
3.2 心脏核磁共振图像的特点及分割的难点分析 | 第42-44页 |
3.3 预测-校正两步形变Snake模型 | 第44-49页 |
3.4 极坐标变换及左心室短轴轮廓跟踪 | 第49-55页 |
3.4.1 图像的极坐标变换 | 第49-50页 |
3.4.2 Snake模型内外部能量及新的约束 | 第50-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左心室的表面重建及运动跟踪 | 第57-75页 |
4.1 基于三维可形变模型的左心室表面重建概述 | 第57-58页 |
4.2 带函数参数的圆柱壳模型 | 第58-66页 |
4.2.1 函数参数的基本概念 | 第58-60页 |
4.2.2 函数参数圆柱壳模型描述 | 第60-61页 |
4.2.3 模型的动力学方程 | 第61页 |
4.2.4 外力的构造 | 第61-63页 |
4.2.5 模型的内能 | 第63-65页 |
4.2.6 左心室长轴的估计 | 第65-66页 |
4.3 左心室形态参数的提取 | 第66-67页 |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7-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5 关于医学图像分割问题的讨论 | 第75-82页 |
5.1 医学图像分割结果的评价 | 第75-78页 |
5.2 医学图像分割中的交互机制 | 第78-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束语 | 第82-84页 |
后记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0页 |
附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