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 ·概述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基于单变电站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 | 第9-11页 |
| ·多变电站的电压无功集中控制 | 第11-13页 |
| ·地区电网多变电站电压无功的分布控制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基本概念 | 第15-23页 |
| ·无功功率补偿与电压调整 | 第15-17页 |
| ·无功功率与电压变动的关系 | 第15页 |
| ·无功功率与电力网电能损耗的关系 | 第15-16页 |
| ·负荷无功和电压平衡过程 | 第16-17页 |
|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主要设备 | 第17-18页 |
| ·有载调压变压器 | 第17页 |
| ·并联电容器 | 第17-18页 |
| ·并联电抗器 | 第18页 |
|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原则和实施要求 | 第18-20页 |
| ·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实现方式 | 第20-22页 |
| ·基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VQC | 第20-21页 |
| ·VQC专用独立式成套设备 | 第21页 |
| ·半独立式VQC控制方式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地区电网多变电站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系统的结构 | 第23-37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集散控制系统 | 第23-28页 |
| ·集散控制系统的产生 | 第23-25页 |
|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 | 第25页 |
| ·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25-26页 |
| ·采用集散控制的原因 | 第26-28页 |
| ·现有的电压无功集中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 第28-31页 |
| ·基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两层结构 | 第28-30页 |
| ·两层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 ·基于分层分布式结构的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系统 | 第31-36页 |
| ·增加了变电站层的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系统结构 | 第31-33页 |
| ·带有监控中心时的协调控制系统结构 | 第33-34页 |
| ·与原有两层结构的比较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地区电网多变电站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37-72页 |
| ·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的控制目标 | 第37-38页 |
| ·电压调节的理论分析 | 第38-44页 |
| ·地区电网的结构特点 | 第38-40页 |
| ·地区电网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 ·电压调节的预估算 | 第43-44页 |
| ·协调控制系统控制区域的划分 | 第44-47页 |
| ·基于专家系统的控制策略生成 | 第47-52页 |
| ·专家系统 | 第47-48页 |
| ·协调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思路 | 第48-49页 |
| ·有载调压变压器调节是有条件的 | 第49-50页 |
| ·监控变量的选择及对监控变量的预处理 | 第50-52页 |
| ·简单叶子的控制策略 | 第52-55页 |
| ·电压校正控制策略 | 第53-54页 |
| ·无功校正控制策略 | 第54页 |
| ·预防控制策略 | 第54-55页 |
| ·树根的控制策略 | 第55-58页 |
| ·下级申请的分类和处理方式 | 第55-57页 |
| ·调节220KV变压器分接头的策略 | 第57-58页 |
| ·复杂叶子的控制策略 | 第58页 |
| ·协调控制的时序关系 | 第58-59页 |
| ·优化控制策略 | 第59-61页 |
| ·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60-61页 |
| ·优化控制策略的执行方式 | 第61页 |
| ·闭锁策略 | 第61-62页 |
| ·仿真结果 | 第62-71页 |
| ·算例 | 第62-68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