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 | 第13-20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 | 第13-17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 第20-30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 | 第20-23页 |
一、两者内容层面上的契合 | 第20-22页 |
二、语言素材表达形式上的契合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及作用 | 第23-30页 |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融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23-25页 |
二、大同思想的融入有利于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 | 第25-26页 |
三、中和思想的融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 | 第26-27页 |
四、革故鼎新思想的融入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 程 | 第27-29页 |
五、民本思想的融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群众基础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 第30-39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第30-32页 |
一、新文化运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拉开了序幕 | 第30-31页 |
二、“五四运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基础 | 第32-35页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第一步 | 第33-34页 |
二、“民族形式”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创新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 第35-39页 |
一、“拨乱反正”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 第35-36页 |
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 | 第36-39页 |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的思考 | 第39-44页 |
第一节 必须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 第39-40页 |
一、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 | 第39-40页 |
二、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 | 第40页 |
第二节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 第40-44页 |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大众性的作用 | 第41-42页 |
二、将弘扬民族文化与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结合起来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