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塑流型波磨形成机理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24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1.1 铁路运输总体发展趋势 | 第7页 |
1.1.2 铁路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7页 |
1.2 钢轨波磨机理研究 | 第7-19页 |
1.2.1 钢轨波磨的危害 | 第8页 |
1.2.2 钢轨波磨的分类及特征 | 第8-9页 |
1.2.3 钢轨波磨形成机理研究 | 第9-19页 |
1.3 轮轨接触问题综述 | 第19-23页 |
1.3.1 接触理论研究 | 第20-23页 |
1.4 本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有限元算法基本理论 | 第24-40页 |
2.1 有限单元法概述 | 第24-32页 |
2.1.1 物体的离散化 | 第24-25页 |
2.1.2 单元分析 | 第25-30页 |
2.1.3 整体分析 | 第30-32页 |
2.2 ANSYS非线性分析概述 | 第32-38页 |
2.2.1 结构非线性 | 第32-33页 |
2.2.2 非线性分析 | 第33-36页 |
2.2.3 接触与摩擦问题的处理 | 第36-38页 |
2.3 本文采用的有限元模型 | 第38-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轮轨关系研究 | 第40-57页 |
3.1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 | 第40-49页 |
3.1.1 Hertz接触理论 | 第40-43页 |
3.1.2 二维滚动接触理论 | 第43-49页 |
3.2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概述 | 第49-52页 |
3.2.1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基本范畴 | 第49-50页 |
3.2.2 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 | 第50页 |
3.2.3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计算模型 | 第50-51页 |
3.2.4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3.3 本文采用的计算模型 | 第52-56页 |
3.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钢轨塑流型波磨仿真分析 | 第57-74页 |
4.1 塑流型波磨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 | 第57-60页 |
4.1.1 弹塑性接触理论 | 第57-59页 |
4.1.2 重复滚动接触下的塑性流动 | 第59-60页 |
4.2 钢轨塑流型波磨形成分析模型 | 第60-64页 |
4.2.1 滚滑接触 | 第60-64页 |
4.3 钢轨塑流型波磨仿真分析 | 第64-72页 |
4.3.1 静载作用下的轮轨滚动接触计算 | 第64-65页 |
4.3.2 固定频率载荷作用下的轮轨滚动接触计算 | 第65-69页 |
4.3.3 不同频率载荷作用下的轮轨滚动接触计算 | 第69-70页 |
4.3.4 脉冲型激励作用下的轮轨滚动接触计算 | 第70-72页 |
4.3.5 塑流型波磨成形分析 | 第72页 |
4.4 试验验证 | 第72-73页 |
4.5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