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第一章 诸论 | 第6-17页 |
第一节 HDTV的发展历史 | 第6-10页 |
·模拟HDTV的发展 | 第6-7页 |
·数字HDTV的发展 | 第7-8页 |
·中国HDTV的研究发展情况 | 第8-10页 |
第二节 DVB-C标准介绍 | 第10-15页 |
·DVB简介 | 第10页 |
·DVB-C系统结构 | 第10-12页 |
·MPEG-2传送层 | 第12页 |
·信道编码 | 第12-15页 |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均衡器原理 | 第17-31页 |
第一节 均衡器的基本概念及功能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均衡器的基本结构 | 第18-21页 |
·FIR滤波器 | 第18-20页 |
·IIR滤波器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抽头系数递推的最小均方(LMS)算法 | 第21-23页 |
第四节 最小均方算法的收敛性能 | 第23-25页 |
第五节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中的梯度噪声及过量均方误差 | 第25-27页 |
第六节 DFE滤波器(判决反馈均衡器) | 第27-31页 |
第三章 DVB-C中的均衡器 | 第31-70页 |
第一节 复数均衡器的结构 | 第31-35页 |
第二节 盲均衡算法的介绍 | 第35-40页 |
·盲均衡的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盲均衡算法的发展与分类 | 第36页 |
·随机梯度盲均衡算法的算法结构 | 第36-37页 |
·随机梯度盲均衡算法的收敛 | 第37-39页 |
·随机梯度盲均衡算法的缺陷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应用于复数均衡器的LMS算法和几种盲均衡算法 | 第40-45页 |
·LMS算法 | 第40页 |
·Stop-and-Go算法 | 第40-41页 |
·Godard算法 | 第41-43页 |
·Sato算法 | 第43-44页 |
·RCA算法 | 第44-45页 |
第四节 算法仿真与性能比较 | 第45-54页 |
·算法公式总结 | 第45-46页 |
·算法性能比较 | 第46-47页 |
·复数均衡器的4种稳定态及其引起的相位旋转 | 第47-54页 |
第五节 相位跟踪(Phase_Track)原理 | 第54-57页 |
·相位跟踪结构框图 | 第55-56页 |
·原理说明 | 第56-57页 |
第六节 仿真及其性能 | 第57-70页 |
·Stop-and-Go+DDLMS算法 | 第57-58页 |
·数据宽度和精度 | 第58-59页 |
·仿真平台 | 第59-60页 |
·仿真性能 | 第60-68页 |
·改进方案 | 第68-70页 |
第四章 ASIC设计技术 | 第70-84页 |
第一节 ASIC设计主要流程 | 第70-74页 |
第二节 SoC技术 | 第74-78页 |
·系统级芯片的类型 | 第74-75页 |
·系统级芯片设计的特点和几个关键设计技术 | 第75-78页 |
第三节 针对综合的Verilog编程技巧 | 第78-84页 |
·逻辑综合 | 第78-79页 |
·针对综合的代码风格 | 第79-84页 |
第五章 均衡器的ASIC实现 | 第84-93页 |
第一节 硬件结构划分 | 第84-86页 |
第二节 基于IP的均衡器实现 | 第86-90页 |
·IP设计流程 | 第86页 |
·基于IP的均衡器 | 第86-90页 |
第三节 验证与测试 | 第90-92页 |
·激励源 | 第90-91页 |
·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91-92页 |
·测试结果的观测 | 第92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