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与分类
| 绪论 还原真实的建筑类型史 | 第1-13页 |
| 第一部分 分类基础与分类结构 | 第13-49页 |
| 第一章 建筑类型分类的基础 | 第13-18页 |
| ·分类的概念 | 第13-14页 |
| ·分类学概述 | 第13页 |
| ·分类的定义 | 第13-14页 |
| ·建筑类型分类的依据 | 第14-16页 |
| ·建筑类型的产生与命名 | 第14-15页 |
| ·建筑类型名称的意义 | 第15-16页 |
| ·建筑类型分类的结构 | 第16-18页 |
| ·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层级关系 | 第16-17页 |
| ·结构的表达 | 第17-18页 |
| 表格结构 | 第17页 |
| 树形结构 | 第17页 |
| 集合图形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建筑类型一次分类 | 第18-25页 |
| ·历史上有关建筑分类信息 | 第18-22页 |
| ·商代甲骨文中的建筑类型分类信息 | 第18页 |
| ·汉代以前文献对建筑类型的解释和规定 | 第18-19页 |
| ·汉代文献和经籍注家提供的分类信息 | 第19-20页 |
| ·历史上类书对建筑类型的整理 | 第20-21页 |
| ·现代建筑史中的分类简述 | 第21-22页 |
| ·以汉代文献为基础的建筑类型一次分类 | 第22-25页 |
| ·汉代建筑分类依据 | 第22页 |
| ·建筑类型一次分类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建筑类型的二次分类 | 第25-38页 |
| ·室堂类建筑类型二次分类 | 第25-28页 |
| ·室堂类一次分类结构的整理及其补遗 | 第25-26页 |
| ·室堂类建筑类型二次分类的结构分析 | 第26页 |
| ·室堂类建筑类型二次分类的性状分析 | 第26-28页 |
| ·居类建筑类型二次分类 | 第28-31页 |
| ·居类一次分类的结构整理及其补遗 | 第28-29页 |
| ·居类建筑类型的分类结构及其性状分析 | 第29-31页 |
| ·门类建筑类型二次分类 | 第31-32页 |
| ·门类一次分类的结构整理 | 第31页 |
| ·门类建筑类型的分类结构及其性状分析 | 第31-32页 |
| ·养藏类建筑类型二次分类 | 第32-33页 |
| ·对养类、藏类建筑类型一次分类的整理 | 第32-33页 |
| ·养藏类建筑类型的分类结构及其性状分析 | 第33页 |
| ·处类建筑类型二次分类 | 第33-35页 |
| ·处类建筑类型一次分类的整理及其补遗 | 第33-34页 |
| ·处类建筑类型的分类结构及其性状分析 | 第34-35页 |
| ·祭祀类建筑类型二次分类 | 第35-37页 |
| ·祭祀类建筑类型分类结构 | 第35页 |
| ·祭祀类建筑类型性状分析 | 第35-37页 |
| ·礼教类建筑类型二次分类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建筑类型分类的结构与意义 | 第38-49页 |
| ·分类的整体结构 | 第38-40页 |
| ·建筑类型分类的整体结构和比率 | 第38-39页 |
| ·建筑类型分类的目的统述 | 第39-40页 |
| ·分类的表达与分类的意义 | 第40-44页 |
| ·认识建筑的角度--功能 | 第41页 |
| ·认识建筑的角度--形态 | 第41-42页 |
| ·认识建筑的角度--位置 | 第42-44页 |
| ·分类的总结 | 第44-49页 |
|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分类详述 | 第49-110页 |
| 第五章 居处部居属室堂类建筑类型详述 | 第49-62页 |
| ·室内型 | 第49-53页 |
| ·室① | 第49-51页 |
| 奥、窔、宦、屋漏、中霤 | 第50-51页 |
| ·堂① | 第51-52页 |
| ·房 | 第52页 |
| ·夹 | 第52-53页 |
| ·院内型 | 第53-56页 |
| ·厢 | 第53-54页 |
| ·塾 | 第54-55页 |
| ·庑 | 第55页 |
| ·廊 | 第55-56页 |
| ·宫殿型 | 第56-62页 |
| ·室② | 第56-57页 |
| ·宣 | 第57-58页 |
| ·宫 | 第58-60页 |
| ·堂② | 第60-61页 |
| ·庼 | 第61页 |
| ·殿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居处部居属居类建筑类型详述 | 第62-75页 |
| ·宅型 | 第62-66页 |
| ·宫 | 第62-63页 |
| 宸 | 第62-63页 |
| ·第 | 第63页 |
| ·家 | 第63-64页 |
| ·宅 | 第64-65页 |
| ·廛 | 第65页 |
| ·庐 | 第65页 |
| ·寺 | 第65-66页 |
| ·舍型 | 第66-70页 |
| ·邸 | 第67页 |
| ·馆 | 第67-68页 |
| ·庌 | 第68页 |
| ·营 | 第68-69页 |
| ·邮 | 第69页 |
| ·厩 | 第69-70页 |
| ·屋型 | 第70-75页 |
| ·楼 | 第71-72页 |
| ·廙 | 第72-73页 |
| 帷幄 | 第73页 |
| ·庵 | 第73页 |
| ·庑 | 第73页 |
| ·庞 | 第73-74页 |
| ·庳 | 第74页 |
| ·廣 | 第74页 |
| ·廑 | 第74页 |
| ·丰 | 第74-75页 |
| 第七章 居处部居属门类建筑类型详述 | 第75-84页 |
| ·门型 | 第75-80页 |
| ·门 | 第75-77页 |
| ·阊 | 第77-78页 |
| ·闱 | 第78页 |
| ·阓 | 第78-79页 |
| ·闉 | 第79页 |
| ·閍 | 第79页 |
| ·闳 | 第79页 |
| ·闾 | 第79-80页 |
| ·阎 | 第80页 |
| ·户型 | 第80-81页 |
| ·闺 | 第81页 |
| ·閤 | 第81页 |
| ·阘 | 第81页 |
| ·阙型(阙、观①) | 第81-84页 |
| 第八章 居处部处属养藏类建筑类型详述 | 第84-89页 |
| ·养型 | 第84-87页 |
| ·园 | 第84-85页 |
| ·圃 | 第85页 |
| ·囿 | 第85页 |
| ·苑 | 第85-86页 |
| ·圈 | 第86-87页 |
| ·藏型 | 第87-89页 |
| ·仓 | 第87-88页 |
| 廪、庾 | 第87-88页 |
| ·府 | 第88页 |
| ·库 | 第88页 |
| ·廥 | 第88-89页 |
| 第九章 居处部处属处类建筑类型详述 | 第89-97页 |
| ·止型 | 第89-93页 |
| ·寝 | 第89-90页 |
| ·朝 | 第90页 |
| ·市 | 第90-91页 |
| ·厨 | 第91-92页 |
| ·厕 | 第92-93页 |
| ·停型 | 第93-97页 |
| ·台 | 第93-94页 |
| ·榭 | 第94页 |
| ·观② | 第94-95页 |
| ·阁 | 第95-96页 |
| ·亭 | 第96-97页 |
| 第十章 礼部祭祀属祭祀类建筑类型详述 | 第97-107页 |
| ·庙祭型 | 第97-100页 |
| ·祖 | 第99-100页 |
| ·祢 | 第100页 |
| ·祧 | 第100页 |
| ·场祭型 | 第100-106页 |
| ·社 | 第100-102页 |
| ·稷 | 第102-103页 |
| ·丘 | 第103-104页 |
| ·畴 | 第104-105页 |
| ·坛 | 第105页 |
| ·墠 | 第105-106页 |
| ·时祭型 | 第106-107页 |
| ·祠 | 第106页 |
| ·礿 | 第106页 |
| ·尝 | 第106页 |
| ·蒸 | 第106-107页 |
| 第十一章 礼部礼教属礼教类建筑类型详述 | 第107-110页 |
| ·礼型 | 第107-109页 |
| ·明堂 | 第107-108页 |
| ·辟雍 | 第108-109页 |
| ·灵台 | 第109页 |
| ·教型 | 第109-110页 |
| 成均、庠、序、学、书院 | 第109-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 图表索引 | 第112-117页 |
| 后记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