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一、 行刑社会化的内涵及意义 | 第14-24页 |
(一) 行刑社会化的内涵 | 第14-19页 |
(二) 行刑社会化的意义 | 第19-24页 |
二、 行刑社会化的基本原则 | 第24-32页 |
(一) 继承我国优秀法律传统与吸收先进发达国家文明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 第25-28页 |
(二) 立足现实国情与着眼未来发展的原则 | 第28-29页 |
(三) 矫正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 第29-30页 |
(四) 狱内执行与狱外执行并重的原则 | 第30-32页 |
三、 行刑社会化的条件 | 第32-37页 |
(一) 社会条件 | 第32-34页 |
(二) 行刑机构条件 | 第34-36页 |
(三) 罪犯的个体条件 | 第36-37页 |
四、 行刑社会化的实施方式 | 第37-50页 |
(一) 监禁刑执行过程中的社会化 | 第37-42页 |
(二) 社区矫正 | 第42-48页 |
(三) 出狱人保护 | 第48-50页 |
五、 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模式及构想 | 第50-57页 |
(一) 加大立法力度,健全和完善刑罚执行制度 | 第50-53页 |
(二) 加快行刑机构建设,构建良好的矫正体制 | 第53-55页 |
(三) 提高矫正主体的综合素质,增强行刑整体效能 | 第55-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