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轴承力学特性的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 ·磁力轴承的应用 | 第11-12页 |
| ·永磁轴承的特点 | 第12页 |
| ·永磁轴承的研究概述 | 第12-15页 |
| ·磁力轴承的发展 | 第12-14页 |
| ·永磁轴承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永磁轴承力学特性的研究概述 | 第15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 第2章 永磁轴承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7-23页 |
| ·永磁轴承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 ·径向永磁轴承 | 第17-18页 |
| ·轴向永磁轴承 | 第18页 |
| ·永磁轴承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磁环材料和磁化 | 第19-20页 |
| ·磁环材料 | 第19页 |
| ·磁环的磁化 | 第19-20页 |
| ·磁化方向与承载力及刚度的关系 | 第20-23页 |
| 第3章 永磁轴承力学特性的计算方法 | 第23-44页 |
| ·静磁路法 | 第23-28页 |
| ·采用静磁路法分析永磁轴承 | 第23-26页 |
| ·静磁路法的力学特性计算公式 | 第26-28页 |
| ·等效磁荷法 | 第28-31页 |
| ·动态磁路法 | 第31-39页 |
| ·回复曲线、回复磁导率和有用回复能量 | 第31-36页 |
| ·有用回复能量与机械功的关系 | 第36-37页 |
| ·动态磁路法的力学特性计算公式 | 第37-39页 |
| ·有限元法 | 第39-44页 |
| ·ANSYS/Emag系统 | 第40-41页 |
| ·永磁轴承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 第41-44页 |
| 第4章 永磁轴承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44-58页 |
| ·永磁轴承力学特性的试验 | 第44-45页 |
| ·试验用永磁轴承的结构 | 第44页 |
| ·磁环材料 | 第44-45页 |
| ·永磁轴承试验内容 | 第45-46页 |
| ·永磁轴承力学特性的试验装置 | 第46-49页 |
| ·永磁轴承轴向力F_z试验装置 | 第46-47页 |
| ·永磁轴承径向力F_r试验装置 | 第47-48页 |
| ·测试仪器框图 | 第48-49页 |
| ·永磁轴承测试数据 | 第49-54页 |
| ·永磁轴承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 ·位移递增和递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 ·轴向力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6页 |
| ·径向力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 第5章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 第58-66页 |
| ·永磁轴承力学特性理论计算方法之间的比较 | 第58-59页 |
|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59-63页 |
| ·轴向力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59-61页 |
| ·径向力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61-63页 |
| ·理论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之间的分析 | 第63-64页 |
| ·静磁路法 | 第63-64页 |
| ·等效磁荷法 | 第64页 |
| ·动态磁路法 | 第64页 |
| ·有限元法 | 第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 计算径向永磁轴承力学特性的ANSYS命令流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