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彩色血流成像技术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9-14页 |
| ·彩色血流成像系统的主要问题 | 第9-11页 |
| ·扫描方式的新进展 | 第11-12页 |
| ·Zone-based 扫描方式 | 第11-12页 |
| ·Swept-scan 方式 | 第12页 |
| ·编码激励的彩色血流成像技术 | 第12-13页 |
| ·彩色血流成像中杂波滤除方法的研究 | 第13页 |
| ·彩色血流成像中流速估计方法的研究 | 第13-14页 |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彩色血流成像原理 | 第16-33页 |
| ·运动散射子背向散射信号的特点 | 第16-18页 |
| ·背向散射信号的二维表示 | 第18-19页 |
| ·彩色血流成像系统的总体构成 | 第19-20页 |
| ·窄带彩色血流成像系统 | 第19-20页 |
| ·宽带彩色血流成像系统 | 第20页 |
| ·系统各个环节的介绍及原理 | 第20-31页 |
| ·正交解调的原理 | 第21-23页 |
| ·用于滤除杂波的IIR 滤波器初始化的原理 | 第23-25页 |
| ·经典流速估计所采用的算法 | 第25-28页 |
| ·一维自相关算法 | 第25-27页 |
| ·时域互相关算法 | 第27-28页 |
| ·后处理及优先编码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3章 利用Field II 软件产生超声回波信号 | 第33-41页 |
| ·Field II 软件的简介 | 第33-35页 |
| ·利用Field II 产生射频回波数据 | 第35-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利用Field II 软件进行彩色血流成像系统的仿真 | 第41-65页 |
| ·发射信号对回波数据影响的研究 | 第41-45页 |
| ·方波信号和正弦信号激励效果的比较 | 第41-44页 |
| ·发射脉冲长度对回波信号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解调方法的研究 | 第45-49页 |
| ·Hilbert 解调 | 第45-46页 |
| ·正交解调 | 第46-49页 |
| ·杂波滤波器的研究 | 第49-56页 |
| ·流速估计方法的研究 | 第56-60页 |
| ·优先编码中的阈值设定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 第5章 彩色血流数据采集的物理实验 | 第65-76页 |
| ·实验装置的介绍 | 第65-70页 |
| ·模拟血流实验台 | 第65-67页 |
| ·数据采集部分 | 第67-68页 |
| ·数据监测部分 | 第68-70页 |
| ·数字化彩色血流数据采集平台 | 第70-73页 |
| ·血流数据采集平台的设计要求 | 第70-71页 |
| ·血流数据采集平台的总体构成 | 第71-72页 |
| ·血流数据采集平台各环节的介绍 | 第72-73页 |
| ·探头 | 第72页 |
| ·发射和接收电路 | 第72页 |
| ·模数转换电路 | 第72-73页 |
| ·数据传送电路 | 第73页 |
| ·实验参数的设定 | 第73-74页 |
| ·实验方案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6章 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76-88页 |
| ·实验数据的整理 | 第76-80页 |
| ·实验数据的预处理 | 第76-77页 |
| ·实验数据的初步分析 | 第77页 |
| ·实验结果整理 | 第77-80页 |
| ·信号处理方法的分析 | 第80-87页 |
| ·窄带方法采用的信号处理算法及参数设置 | 第80-84页 |
| ·宽带方法的信号处理及参数设置 | 第84-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 ·工作成果总结 | 第88页 |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88-89页 |
| ·未来的工作安排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