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与市场论文--广告论文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非耐用消费品广告测评模型的构建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7页
第一章 引言第7-11页
 1.1 广告效果测评研究的意义和目标第7-8页
 1.2 广告效果的内涵界定第8-10页
 1.3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10-11页
第二章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概述第11-19页
 2.1 广告心理效果研究的起源第11-15页
  2.1.1 对广告效果与广告目标的关系认识第11-14页
  2.1.2 广告心理研究与消费心理学第14-15页
 2.2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的意义第15-19页
  2.2.1 心理效果与传播效果的比较第15-16页
  2.2.2 心理效果与行为效果的比较第16-17页
  2.2.3 总结第17-19页
第三章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方法第19-32页
 3.1 常用的广告心理效果测评变量第19-21页
 3.2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方法概述第21-30页
  3.2.1 DAGMAR方法第21-24页
  3.2.2 AC尼尔森的广告效果测试与评估第24-26页
  3.2.3 日本电通公司广告测试系统第26-28页
  3.2.4 日本博报堂广告公司的广告测试系统第28-30页
 3.3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面临的挑战第30-32页
第四章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模型第32-51页
 4.1 广告效果模型研究领域概述第32-38页
  4.1.1 关于广告投放要素的效果研究第33-34页
  4.1.2 关于过滤因素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第34-35页
  4.1.3 关于广告产生的心理效果研究第35-36页
  4.1.4 关于广告产生的行为效果研究第36-38页
 4.2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模型第38-51页
  4.2.1 心理效果作用模式发展概述第38-43页
  4.2.2 说服模型的优势与缺陷第43-45页
  4.2.3 感知/经验/记忆模型(P/E/M)第45-47页
  4.2.4 关于“层级效果”的争议第47-48页
  4.2.5 对于建立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模型的启示第48-51页
第五章 非耐用消费品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模型的构建第51-77页
 5.1 非耐用消费品的广告特征第52-57页
  5.1.1 消费者的卷入、动机及其对广告作用的启示第52-55页
  5.1.2 试用阶段在非耐用消费品广告中的重要性第55-57页
 5.2 广告对试用经验的影响第57-67页
  5.2.1 广告与试用经验对心理影响的差别第57-58页
  5.2.2 广告与试用经验的相互影响第58-59页
  5.2.3 结合广告与试用经验的相关理论和模型第59-67页
   5.2.3.1 预期品牌价值理论第59-60页
   5.2.3.2 IIRM模型第60-62页
   5.2.3.3 两阶段广告反应理论第62页
   5.2.3.4 对广告和试用信息的处理——结构方程模型第62-67页
 5.3 结合试用阶段的两阶段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模型的构建第67-77页
  5.3.1 两阶段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概念模型的构建第67-70页
  5.3.2 结构变量之间的重要关系第70-71页
  5.3.3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1-77页
第六章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工作的实施第77-81页
 6.1 对测评工作的要求第77-79页
  6.1.1 对测评主体的要求第77页
  6.1.2 对测评方法的选择第77-79页
 6.2 广告心理效果测评系统调查的工作流程第79-80页
 6.3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第80-81页
结论第81-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及声明第87-8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森林沼泽景观区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方法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建立与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