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贵州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摘要第1-10页
第一节 绪论第10-17页
 一、 立项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 研究方案第14-17页
第二节 喀斯特文化第17-31页
 一、 喀斯特环境第17-18页
 二、 喀斯特环境中的人地关系第18-21页
 三、 喀斯特文化的形成第21-27页
  (一) 喀斯特原生文化第21-23页
  (二) 喀斯特次生文化第23-25页
  (三) 喀斯特与“文化孤岛”-外来文化形成的“飞地”第25-27页
 四、 喀斯特文化的内容体系第27-29页
 五、 喀斯特文化的特征第29-31页
第三节 贵州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第31-50页
 一、 建筑文化旅游资源第32-35页
 二、 手工艺文化旅游资源第35-37页
 三、 耕作文化旅游资源第37-38页
 四、 聚落文化旅游资源第38-41页
 五、 军工文化旅游资源第41-43页
 六、 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第43-44页
 七、 岩画与丹书文化旅游资源第44-46页
 八、 岩墓葬文化旅游资源第46-48页
 九、 宗教、节庆、祭祀文化旅游资源第48-50页
第四节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第50-62页
 一、 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评价第50-55页
  (一) “因地制宜”--设计上的科学价值第51-53页
  (二) “就地取材”--材料选取的科学价值第53-54页
  (三) “能工巧匠”--手工艺的科学价值第54-55页
 二、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评价第55-58页
  (一) 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第56-57页
  (二) “和而不同”多元文化共生的历史文化价值第57-58页
 三、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美的表现第58-62页
  (一)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形式美第58-60页
  (二)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美第60-62页
第五节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第62-72页
 一、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第62-67页
 二、 贵州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探讨第67-72页
  (一) 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第67-69页
  (二)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第69-72页
第六节 实例研究:夜郎谷与天河潭景区的开发对比设计第72-90页
 一、 研究区对比第72-81页
  (一) 基本概况第72-73页
  (二) 景区的喀斯特文化第73-76页
  (三) 景区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第76-79页
  (四) 旅游开发现状对比第79-81页
 二、 旅游开发设计第81-90页
  (一) 景区文化主题定位第82-83页
  (二) 景区产品设计第83-84页
  (三) 景区景点设计与功能分区第84-87页
  (四) 中心景区与社区的共同发展策略第87-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卡特兰成花机理及GA3对其调控的研究
下一篇: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河北隆化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