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2页
 1 籼粳杂种不育的影响因素第9-10页
 2 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机理第10-12页
   ·重复隐性基因配子致死模型第10-11页
   ·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第11页
   ·互补孢子体不育模式第11-12页
 3 籼粳亚种间亲和性研究第12-15页
   ·籼粳亚种间亲和性的遗传学研究第12-14页
   ·广亲和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学第14-15页
 4 低温对籼粳杂种育性的影响第15页
 5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使数量性状的遗传解析成为现实第15-19页
   ·分子标记推进了数量遗传学的发展第15-16页
   ·微卫星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16-19页
 6 籼粳杂种不育性的QTL研究第19-21页
   ·籼粳杂种不育性的QTL定位第19页
   ·籼粳杂种不育性QTL间的互作关系第19-21页
 7 本研究目的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亚种间杂种后代花粉育性与结实率的相关性研究第22-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2-23页
 3 讨论第23-26页
第三章 低温对亚种间杂种花粉育性的影响第26-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试验材料第26页
   ·花粉育性调查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0页
   ·供试材料的抽穗期及温度指标第27-28页
   ·花粉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第28页
   ·温度对常规品种花粉育性的影响第28-30页
   ·温度对品种间杂种花粉育性的影响第30页
   ·温度对亚种间杂种花粉育性的影响第30页
 3 讨论第30-32页
第四章 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第32-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9页
   ·试验材料第33页
   ·亲本及FIDNA提取(CTAB法)第33-35页
   ·群体单株DNA的提取(SDS)第35-36页
   ·SSR标记第36-37页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7-38页
   ·QTL分析第38-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籼粳亚种间杂种“3037/02428”F2群体低温花粉不育的次数分布第39页
   ·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概况第39-42页
   ·花粉不育基因的QTL分析第42-43页
   ·F_2群体中SSR标记的偏分离分析第43-45页
 3 讨论第45-48页
   ·SSR连锁图谱的构建第45页
   ·低温花粉不育基因位点间的比较第45-46页
   ·QTL定位群体及分析方法的比较第46-47页
   ·QTL研究的发展方向第47-48页
第五章 耐冷性基因改善亚种间杂种低温敏感性的探讨第48-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根据国际水稻所的苗期耐冷性评价方法分级结果第49-50页
   ·参试材料的死亡率第50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亚种间杂种小穗育性第50页
 3 讨论第50-52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发表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市典型区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
下一篇:起诉便宜主义与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