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行政法论文

法治理念下的行政行为

导言第1-21页
 一、 行政行为概念界定问题研究的现状第9-10页
 二、 行政行为概念界定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10-12页
 三、 论文的总体构思与基本框架第12-21页
第一章 行政行为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第21-44页
 第一节 法国的Acte Administratif第21-25页
 第二节 德国的Verwaltungsakt第25-29页
 第三节 行政行为概念在日本的引进与传播第29-32页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行为概念第32-35页
 第五节 我国大陆学者对行政行为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第35-41页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二章 行政行为界说第44-89页
 第一节 行政第44-51页
  一、 行政定义诸说第44-47页
  二、 行政的基本分类第47-51页
 第二节 行政权力第51-54页
  一、 行政权力的分化与独立第51-52页
  二、 行政权力的基本分类第52-54页
 第三节 法治理论与行政行为理论第54-63页
  一、 法治释义第54-58页
  二、 法治的原则与制度要求第58-59页
  三、 行政法的本质意蕴第59-62页
  四、 行政行为理论:行政法治的核心理论第62-63页
 第四节 行政行为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第63-76页
  一、 原则与要求第63-66页
  二、 标准与方法第66-68页
  三、 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第68-76页
 第五节 行政行为的基本分类第76-81页
  一、 研究行政行为分类的意义第76-77页
  二、 行政行为的基本分类第77-81页
 第六节 行政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81-87页
  一、 行政行为与行政第81-82页
  二、 行政行为与行政权力第82-83页
  三、 行政行为与国家行为第83-84页
  四、 行政行为与刑事司法行为第84页
  五、 行政行为与公务人员的行为第84-85页
  六、 行政行为与行政处分第85页
  七、 行政行为与行政活动第85-86页
  八、 行政行为与行政作用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三章 行政法律行为第89-126页
 第一节 行政法律行为概念的界定第89-97页
  一、 法理学上的法律行为第89-90页
  二、 民法学法律行为的“合法行为说”与“意思表示说”之争第90-94页
  三、 行政法学法律行为概念之界定第94-97页
 第二节 行政法律行为的分类与模式化第97-103页
  一、 行政法律行为的分类第97-101页
  二、 行政法律行为的模式化第101-103页
 第三节 适用规范的行政法律行为第103-112页
  一、 行政处理第103-109页
  二、 行政合同第109-111页
  三、 行政协定第111-112页
 第四节 制定规范的行政法律行为第112-115页
  一、 行政立法行为第113-115页
  二、 制定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第115页
 第五节 行政法律行为的监督与救济第115-118页
  一、 监督与救济的方式与途径第115-116页
  二、 监督与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第116-118页
 第六节 几种行政法律行为的简析第118-124页
  一、 行政确认(Ⅰ)第118-119页
  二、 行政允诺(Ⅰ)第119-120页
  三、 行政合同第120-121页
  四、 行政指导(Ⅰ)第121-122页
  五、 行政处分第122-123页
  六、 行政奖励第123-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第四章 准行政法律行为第126-148页
 第一节 准行政法律行为的涵义第126-134页
  一、 民法学上的准法律行为第126-128页
  二、 行政法学准法律行为概念之界定第128-134页
 第二节 准行政法律行为的分类与模式化第134-135页
  一、 准行政法律行为的分类第134页
  二、 准行政法律行为的模式化第134-135页
 第三节 准行政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合法与有效要件第135-138页
  一、 成立要件第135-136页
  二、 生效要件第136-137页
  三、 合法要件第137页
  四、 有效要件第137-138页
 第四节 准行政法律行为的效力第138-140页
  一、 效力内容第138-140页
  二、 效力形态第140页
 第五节 准行政法律行为的监督与救济第140-143页
  一、 行政系统的监督与救济第140页
  二、 司法审查第140-143页
 第六节 几种准行政法律行为的简析第143-146页
  一、 公证行为第143-144页
  二、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第144-145页
  三、 医疗事故鉴定行为第145-146页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第五章 行政事实行为第148-179页
 第一节 行政事实行为概念的界定第149-156页
  一、 民法学上的事实行为第149-150页
  二、 行政法学事实行为概念之界定第150-156页
 第二节 行政事实行为的分类与模式化第156-160页
  一、 行政事实行为的分类第156-159页
  二、 行政事实行为的模式化第159-160页
 第三节 表示性行政事实行为第160-165页
  一、 涵义与特征第160-161页
  二、 成立、生效、合法与有效要件第161-163页
  三、 效力第163-165页
 第四节 非表示性行政事实行为第165-167页
  一、 涵义与特征第165页
  二、 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第165-167页
 第五节 行政事实行为的监督与救济第167-171页
  一、 行政系统的监督与救济第167-168页
  二、 司法审查第168-171页
 第六节 几种行政事实行为的简析第171-177页
  一、 行政受理第171-172页
  二、 通知第172页
  三、 行政合同的要约第172-173页
  四、 行政允诺(Ⅱ)第173-174页
  五、 行政调解第174-175页
  六、 行政指导(Ⅱ)第175页
  七、 行政调查第175-176页
  八、 自然灾害预报第176-177页
  九、 公共警告第177页
 本章小结第177-179页
余论 以行政行为概念的界定为基础 重构我国的行政行为理论体系第179-192页
 第一节 我国行政行为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第179-181页
 第二节 我国行政行为理论研究的现状评析第181-185页
 第三节 我国行政行为理论体系之重构第185-192页
  一、 科学地界定行政行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重构我国行政行为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前提第185-186页
  二、 建立科学的范畴体系,是重构我国行政行为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第186-188页
  三、 对行政行为理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重构我国行政行为理论体系的关键第188-189页
  四、 建立科学的逻辑结构,是重构我国行政行为理论体系的必要条件第189-190页
  五、 适应法治实践的需要,是重构我国行政行为理论体系的根本依据第190-19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92-19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99-200页
后记第200-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
下一篇:行政补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