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44页 |
·论文研究的工程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碾压混凝土坝及其温度控制的研究进展 | 第13-36页 |
·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历史 | 第13-21页 |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控制研究 | 第21-30页 |
·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设计标准 | 第30-31页 |
·碾压混凝土坝的防裂措施 | 第31-35页 |
·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控与防裂特点 | 第35-36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内容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第二章 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及温度徐变应力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 第44-78页 |
·前言 | 第44页 |
·基本理论 | 第44-51页 |
·导热方程 | 第44-46页 |
·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不稳定温度场的显式解法 | 第47-49页 |
·应力计算 | 第49-51页 |
·应力增量计算 | 第49-50页 |
·徐变应变计算 | 第50-51页 |
·观音阁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及越冬面水平裂缝原因分析 | 第51-63页 |
·工程概况 | 第51-52页 |
·基本资料 | 第52-54页 |
·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案 | 第54-55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观音阁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越冬面水平裂缝原因分析 | 第61-63页 |
·白石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 第63-76页 |
·工程概况 | 第63-64页 |
·基本资料 | 第64-67页 |
·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案 | 第67-68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8-76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第三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热学参数反馈分析方法 | 第78-93页 |
·前言 | 第78-79页 |
·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模型 | 第79-82页 |
·BP网络的数学模型 | 第79-80页 |
·对BP网络算法目标函数的改进 | 第80页 |
·BP网络学习算法 | 第80-81页 |
·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在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热学参数反分析中的应用 | 第81-82页 |
·工程应用 | 第82-92页 |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场参数仿真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82-83页 |
·热学参数的确定及温度测点的选择 | 第83-84页 |
·神经网络训练 | 第84-85页 |
·训练效果分析 | 第85-87页 |
·网络泛化能力的检验 | 第87-89页 |
·大坝混凝土热学参数识别 | 第89-92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3页 |
第四章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预留缝的研究与应用 | 第93-105页 |
·前言 | 第93页 |
·考虑裂缝扩展的温度应力有限元仿真分析基本理论 | 第93-96页 |
·不稳定温度场解法及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 第93-94页 |
·坝体预留缝的模拟 | 第94页 |
·坝体预留缝扩展的分析方法 | 第94-96页 |
·碾压混凝土坝预留缝的分析研究工程实例 | 第96-103页 |
·研究目的 | 第96-97页 |
·典型坝段的选择及有限元离散模型 | 第97-98页 |
·第一阶段温度应力分析 | 第98-100页 |
·第二阶段温度应力分析 | 第100-103页 |
·测缝计观测结果及预留缝效果分析 | 第103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碾压混凝土坝外掺MgO微膨胀混凝土的研究 | 第105-124页 |
·前言 | 第105-112页 |
·常规MgO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05-109页 |
·碾压MgO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09-112页 |
·外掺MgO几个具体问题 | 第112-114页 |
·选材 | 第112-113页 |
·MgO安定掺量的确定 | 第113页 |
·现场检验 | 第113-114页 |
·大坝混凝土外掺MgO水泥压蒸试验及MgO掺加量的确定 | 第114-115页 |
·外掺MgO微膨胀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研究 | 第115-1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15页 |
·原材料与混凝土配比 | 第115-119页 |
·采用碾压MgO微膨胀混凝土补偿大坝温度应力的研究 | 第119-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9页 |
·结果分析 | 第119-122页 |
·本章主要结论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7页 |
·结论 | 第124-125页 |
·展望 | 第125-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研究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7-128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