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序言 | 第1-13页 |
| 1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 第13-20页 |
| ·研究区位置 | 第13页 |
| ·地形地貌 | 第13-17页 |
| ·地形 | 第13页 |
| ·地貌 | 第13-17页 |
| ·气象与水文 | 第17-20页 |
| ·气象 | 第17-18页 |
| ·水文 | 第18-20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3页 |
|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 ·地层 | 第21-23页 |
| ·更新统(Q_N) | 第21-22页 |
| ·全新统(Q_4) | 第22-23页 |
| 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40页 |
| ·水文地质分区及主要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特征 | 第23-27页 |
| ·水文地质分区及特征 | 第23-26页 |
| ·主要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特征 | 第26-27页 |
| ·浅层地下水赋存条件 | 第27-28页 |
| ·浅层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区 | 第27页 |
| ·浅层地下水赋存条件中等区 | 第27页 |
| ·浅层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区 | 第27-28页 |
| ·浅层地下水运动规律 | 第28-30页 |
| ·浅层地下水运动特征 | 第28页 |
| ·浅层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 第28-30页 |
| ·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30-39页 |
| ·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划分 | 第30页 |
| ·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及主要特征 | 第30-39页 |
| ·浅层地下水位埋深现状 | 第39-40页 |
| 4 浅层地下水资源计算 | 第40-67页 |
| ·计算方法 | 第40-42页 |
| ·均衡方程式的选择 | 第40-41页 |
| ·均衡区的划分 | 第41-42页 |
|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与选择 | 第42-53页 |
| ·疏干给水度(U) | 第42-45页 |
| ·降水入渗系数(A) | 第45-48页 |
| ·灌溉水入渗系数(B) | 第48-49页 |
| ·渗透系数(K_R、K_Z) | 第49页 |
| ·河渠单侧补排强度(Q_1或Q_2) | 第49-50页 |
| ·潜水蒸发系数(C) | 第50-52页 |
| ·潜水蒸发极限埋深(L) | 第52页 |
| ·计算数据 | 第52-53页 |
| ·参数验证 | 第53-56页 |
| ·多年均衡误差法 | 第53-54页 |
| ·年水位变幅误差法 | 第54-55页 |
| ·试验水位误差法 | 第55-56页 |
| ·浅层地下水资源计算 | 第56-63页 |
| ·目前(1998年)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各项量的计算 | 第56-58页 |
| ·“合理水位埋深”条件下可采资源的计算 | 第58-60页 |
| ·浅层地下水储存量(Q_C)的计算 | 第60-61页 |
| ·地表水资源估算 | 第61页 |
| ·总水资源及总水资源可利用量 | 第61-62页 |
| ·多年调节计算 | 第62-63页 |
| ·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 第63-67页 |
| ·饮用水质评价 | 第64页 |
| ·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 第64-65页 |
|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 第65-67页 |
| 5 黄河侧渗补给浅层地下水试验研究 | 第67-80页 |
| ·黄河侧渗补给浅层地下水系统 | 第67页 |
| ·黄河水侧渗补给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模型 | 第67-68页 |
| ·“二元结构”一维流的数学模型 | 第68-70页 |
|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 第70-71页 |
| ·据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 第70页 |
| ·利用地下水位动态资料验证水文地质参数及“二元结构”一维流数学模型: | 第70-71页 |
| ·补给强度(Q)的确定 | 第71-75页 |
| ·非稳定流法 | 第71-74页 |
| ·稳定流法 | 第74-75页 |
| ·补给宽度(B)的确定 | 第75-79页 |
| ·地下水浸润曲线法 | 第75-77页 |
| ·动态类型分析法 | 第77页 |
| ·非稳定流计算法 | 第77-78页 |
|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第78页 |
| ·补给宽度的确定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6 细颗粒地层取水方法试验研究 | 第80-97页 |
| ·试验工程布置及试验方法 | 第80页 |
| ·对比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 | 第80-97页 |
| ·井型结构与单井出水量关系试验研究 | 第80-85页 |
| ·填砾厚度与井出水量、泥沙含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 第85-89页 |
| ·填含比与井出水量、泥沙含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 第89-93页 |
| ·井径与井出水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 第93-97页 |
| 7 结语 | 第97-105页 |
| ·结论 | 第97-99页 |
| ·建议 | 第99-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