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安全评价及港口国监督决策实现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安全系统工程与海运安全管理 | 第10-18页 |
(一) 关于安全的概念 | 第10-11页 |
1 安全 | 第10页 |
2 危害、风险与危险 | 第10页 |
3 风险与危险的描述 | 第10-11页 |
(二) 安全系统工程 | 第11-13页 |
1 系统与工程 | 第11页 |
2 系统工程 | 第11页 |
3 安全系统工程 | 第11-12页 |
4 运输安全系统工程 | 第12-13页 |
(三) 海运安全管理现状 | 第13-15页 |
(四) 实施海运安全评价的意义 | 第15-16页 |
(五) 关于综合安全评估(FSA) | 第16页 |
(六) 基于安全评价的动态安全管理 | 第16-18页 |
二、 海运安全评价分析 | 第18-27页 |
(一) 海运安全评价现状 | 第18-19页 |
(二) 海运方式(船舶运输)安全要素分析 | 第19页 |
(三) 评价范围及对象 | 第19-22页 |
1 海上安全链、安全网系统 | 第20-21页 |
2 海运公司的安全管理 | 第21页 |
3 单船系统 | 第21页 |
4 航海保证与支援系统 | 第21页 |
5 海事主管机关 | 第21-22页 |
(四) 指标体系设计 | 第22-27页 |
1 评价指标的选取的基本原则 | 第22页 |
2 指标筛选方法 | 第22-23页 |
3 被评价对象的指标体系建立 | 第23-27页 |
三、 指标处理及准则确定 | 第27-35页 |
(一) 指标的若干处理方法 | 第27-29页 |
1 定性指标的数量化方法 | 第27页 |
2 指标的标准化 | 第27-28页 |
3 逆指标和适度指标 | 第28-29页 |
(二) 权重的确定 | 第29-33页 |
1 权重的确定问题 | 第29-30页 |
2 确定权重的方法 | 第30-33页 |
(三) 指标数据获取来源 | 第33-34页 |
(四) 指标的评价准则 | 第34-35页 |
四、 评价方法探讨与分析 | 第35-49页 |
(一) 安全评价概述 | 第35页 |
(二) 安全评价方法 | 第35-49页 |
1 安全评价方法 | 第35-36页 |
2 安全评价方法及技术 | 第36-37页 |
3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 第37-49页 |
五、 海运安全评价实施 | 第49-58页 |
(一) 海运安全评价实施 | 第49-50页 |
1 对海运安全评价的分类 | 第49页 |
2 海运安全评价的实施考虑 | 第49-50页 |
(二) 举例分析 | 第50-52页 |
(三) 对组合评价的探讨 | 第52-58页 |
1 组合评价的提出 | 第52-53页 |
2 组合权重 | 第53-54页 |
3 组合合成评价 | 第54-57页 |
4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探讨 | 第57-58页 |
六、 港口国监督分析 | 第58-64页 |
(一) 港口国监督过程 | 第58-61页 |
1 现行港口国监督 | 第58-60页 |
2 港口国监督检查流程图 | 第60-61页 |
(二) 现行港口国监督情况分析 | 第61-64页 |
1 检查与滞留标准 | 第61页 |
2 滞留判定与决策 | 第61-62页 |
3 庞大的公约体系 | 第62-64页 |
七、 港口国监督决策实现研究 | 第64-74页 |
(一) 目前港口国监督决策的研究 | 第64-65页 |
(二) 评价方法在港口国监督决策中的应用 | 第65-73页 |
1 港口国监督决策问题的性质 | 第65页 |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 第65-73页 |
(三) 展望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
1 亚太备忘录港口国监督检查表 | 第79页 |
2 亚太备忘录港口国监督的缺陷代码划分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