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G3平台的笔记本电脑追踪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 第8页 |
1.2 论文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 | 第9-10页 |
1.3.1 基于安全G3的追踪平台 | 第9-10页 |
1.3.2 安全G3平台对笔记本追踪业务的承载 | 第10页 |
1.4 GPS定位系统 | 第10-12页 |
1.4.1 GPS系统的组成 | 第10-11页 |
1.4.2 GPS信号的结构 | 第11-12页 |
1.4.3 GPS的定位原理 | 第12页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3-21页 |
2.1 系统的组成 | 第13-14页 |
2.2 系统的标识技术 | 第14-15页 |
2.3 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 | 第15-18页 |
2.3.1 移动单元与监控中心通信的安全策略 | 第15-16页 |
2.3.2 监控中心与客户端通信的安全策略 | 第16-17页 |
2.3.3 监控中心对自身的保护策略 | 第17-18页 |
2.4 对笔记本的追踪过程 | 第18-19页 |
2.5 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 第19-21页 |
第3章 移动单元的设计 | 第21-29页 |
3.1 移动单元的组成 | 第21页 |
3.2 GPS定位单元设计 | 第21-23页 |
3.2.1 GPS OEM板 | 第21-22页 |
3.2.2 GPS的定位语句 | 第22-23页 |
3.2.3 GPS定位单元的组成 | 第23页 |
3.3 GSM通信单元设计 | 第23-26页 |
3.3.1 GSM模块 | 第23-24页 |
3.3.2 GSM通信单元的组成 | 第24-25页 |
3.3.3 GSM单元采用的编码 | 第25-26页 |
3.4 数据处理单元设计 | 第26-28页 |
3.4.1 数据处理单元的功能 | 第26-27页 |
3.4.2 数据处理单元的组成 | 第27-28页 |
3.5 移动单元的加、解密算法设计 | 第28-29页 |
第4章 监控中心的设计 | 第29-38页 |
4.1 监控中心的组成 | 第29-33页 |
4.1.1 代理服务器 | 第29-31页 |
4.1.2 通信服务器 | 第31-32页 |
4.1.3 GIS服务器 | 第32-33页 |
4.1.4 用户信息服务器 | 第33页 |
4.1.5 备份服务器 | 第33页 |
4.2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33-35页 |
4.2.1 ADO概述 | 第33页 |
4.2.2 ADO接口简介 | 第33-34页 |
4.2.3 ADO开发流程 | 第34-35页 |
4.3 监控中心的工作流程 | 第35-38页 |
4.3.1 数据库间的通信机制 | 第35-36页 |
4.3.2 对用户的认证过程 | 第36页 |
4.3.3 位置请求 | 第36-38页 |
第5章 客户端应用程序设计 | 第38-45页 |
5.1 客户端软件的结构 | 第38-39页 |
5.1.1 客户端软件的组成模块 | 第38页 |
5.1.2 客户端软件的工作流程 | 第38-39页 |
5.2 GIS模块设计 | 第39-43页 |
5.2.1 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 | 第39-40页 |
5.2.2 电子地图 | 第40-43页 |
5.3 客户端软件与底层硬件的通信 | 第43-45页 |
5.3.1 客户端软件与底层硬件通信的原理 | 第43页 |
5.3.2 客户端与底层智能系统的通信协议 | 第43-45页 |
第6章 移动单元和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 | 第45-58页 |
6.1 GSM短消息业务 | 第45-49页 |
6.1.1 SMS的分类 | 第45-46页 |
6.1.2 SMS的网络结构 | 第46页 |
6.1.3 SMPP概述 | 第46-47页 |
6.1.4 SMPP的协议结构 | 第47-48页 |
6.1.5 SMPP的通信原语和工作流程 | 第48-49页 |
6.2 移动单元与SMSC间的通信 | 第49-51页 |
6.2.1 移动单元与SMSC间通信的时延 | 第49-50页 |
6.2.2 利用软件消除时延 | 第50-51页 |
6.3 监控中心与SMSC的通信 | 第51-52页 |
6.3.1 DDN专线 | 第51-52页 |
6.3.2 监控中心与SMSC通信的接口 | 第52页 |
6.4 移动单元与监控中心通信的安全问题 | 第52-58页 |
6.4.1 移动单元的触发信号 | 第53-54页 |
6.4.2 位置信息 | 第54-56页 |
6.4.3 通信的安全性分析 | 第56-58页 |
第7章 监控中心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 第58-69页 |
7.1 WIN SOCKET | 第58-60页 |
7.1.1 Socket概述 | 第58-59页 |
7.1.2 客户—服务器模型的Socket实现 | 第59-60页 |
7.2 随机数的生成 | 第60-63页 |
7.2.1 改进的取小数法求随机数 | 第60-62页 |
7.2.2 本系统的随机数发生器 | 第62-63页 |
7.3 通信协议设计 | 第63-69页 |
7.3.1 协议的帧格式 | 第63-64页 |
7.3.2 加密算法设计 | 第64-66页 |
7.3.3 会话密钥 | 第66-67页 |
7.3.4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