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本文的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页
 1.4 技术路线第12-14页
2 银行产权的一般理论分析第14-18页
 2.1 产权的定义分析第14页
 2.2 金融与产权交易第14-17页
  2.2.1 产权交易是银行活动的实质第14-15页
  2.2.2 银行是独立的市场交易主体第15-17页
 2.3 本章小结第17-18页
3 西方商业银行制度考察第18-28页
 3.1 当前西方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概貌第18-21页
  3.1.1 英美两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概貌第18-19页
  3.1.2 德法两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概貌第19-20页
  3.1.3 意大利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概貌第20-21页
 3.2 西方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基本特征第21-23页
 3.3 西方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效率第23-27页
  3.3.1 决策机制分析第24页
  3.3.2 激励机制分析第24-26页
  3.3.3 约束机制分析第26-27页
 3.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4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经济绩效分析第28-44页
 4.1 新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第28-30页
  4.1.1  1949 --1978年:计划体制下的强财政弱金融格局第28页
  4.1.2  1978 --1986年: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构建第28页
  4.1.3  1987 年至今:竞争的引入和银行商业化的尝试第28-30页
 4.2 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及问题第30-35页
  4.2.1 规模第30-32页
  4.2.2 问题第32-35页
 4.3 两类银行绩效比较第35-40页
  4.3.1 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对比分析第35-39页
  4.3.2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大银行的竞争力分析第39-40页
 4.4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评价第40-43页
  4.4.1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特点第41页
  4.4.2 产权清晰度与经济绩效第41-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国有商业银行外在化与改革第44-53页
 5.1 银行收益外在化第44-47页
 5.2 银行风险的外在化第47-48页
  5.2.1 风险的表现形式第47-48页
  5.2.2 风险外在化为国家的政治责任第48页
 5.3 外在化的根源及解决方案第48-50页
  5.3.1 外在化的根源第48-49页
  5.3.2 外在化求解:产权改革最终不可避免第49-50页
 5.4 我国银行体制改革评价第50-52页
  5.4.1 改革进程第50-51页
  5.4.2 评价第5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6 股份制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第53-62页
 6.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定位第53-56页
  6.1.1 增强银行资本金第53-55页
  6.1.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第55-56页
 6.2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顺序安排第56-58页
  6.2.1 先内部改革,后改制上市第57页
  6.2.2 先试点,后推广第57页
  6.2.3 先法人持股,后公众持股第57-58页
 6.3 关于控股权问题第58-59页
 6.4 关于股权结构安排第59-60页
 6.5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的风险防范第60-61页
  6.5.1 风险种类第60-61页
  6.5.2 解决方案第61页
 6.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7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困境和途径第62-72页
 7.1 银行经营现状与上市主要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第62-66页
  7.1.1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政策约束条件第62-63页
  7.1.2 国有商业银行基本经营状况与主要政策约束条件之对比第63-66页
 7.2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增长与现实可能性的差距第66-68页
  7.2.1 假设条件第66页
  7.2.2 主要经营指标测算第66-68页
 7.3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途径分析第68-71页
  7.3.1 先分拆,后上市第68-70页
  7.3.2 先境外上市,后境内上市第70-71页
 7.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8 结论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及金融风险研究
下一篇: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化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