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一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含义 | 第7-24页 |
(一)、 侵权责任的涵义 | 第7-12页 |
1、 侵权行为的概念 | 第7-8页 |
2、 侵权民事责任构成的概念 | 第8页 |
3、 侵权民事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 | 第8页 |
4、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8-9页 |
(1) 过错责任原则 | 第8-9页 |
(2) 过错推定原则 | 第9页 |
(3) 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9页 |
(4) 公平责任原则 | 第9页 |
5、 侵权责任的方式和适用 | 第9-10页 |
(1) 财产型民事责任方式和适用 | 第10页 |
(2) 精神型民事责任方式和适用 | 第10页 |
(3) 综合型民事责任方式和适用 | 第10页 |
6、 侵权损害赔偿及赔偿范围 | 第10-12页 |
(1) 财产损害赔偿及赔偿范围 | 第10页 |
(2) 人身损害赔偿及赔偿范围 | 第10-11页 |
(3) 精神损害赔偿及赔偿范围 | 第11-12页 |
(二)、 违约责任的涵义 | 第12-17页 |
1、 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3页 |
(1) 概念 | 第12页 |
(2) 特征 | 第12-13页 |
2、 违约责任的构成条件 | 第13-15页 |
3、 合同法中违法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5页 |
4、 违约责任的形式 | 第15-17页 |
(1) 继续履行 | 第15-16页 |
(2) 支付违约金 | 第16-17页 |
(3) 赔偿损失 | 第17页 |
(4) 采取补救措施 | 第17页 |
(5) 违约赔偿的种类 | 第17页 |
(6) 违约赔偿的种类 | 第17页 |
(三)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 第17-19页 |
1、 归责原则的区别 | 第18页 |
2、 举证责任不同 | 第18页 |
3、 义务内容的区别 | 第18页 |
4、 时效的区别 | 第18页 |
5、 责任构成要件不同 | 第18页 |
6、 责任形式不同 | 第18-19页 |
7、 赔偿范围不同 | 第19页 |
8、 诉讼管辖不同 | 第19页 |
(四)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 第19-24页 |
1、 竞合的概念 | 第19-20页 |
2、 竞合的历史渊源 | 第20-21页 |
3、 竞合的原因 | 第21-22页 |
4、 竞合的典型例证 | 第22页 |
5、 当发生竞合时选择请求权的基本考虑 | 第22-24页 |
二 禁止竞合的理论与实践 | 第24-26页 |
(一) 理论学说:法条竞合说 | 第24页 |
(二) 司法实践:法国法—禁止竞合 | 第24-25页 |
(三) 对学说的评价 | 第25-26页 |
1、 有利之处 | 第25页 |
2、 学说的缺陷 | 第25-26页 |
三 允许竞合的理论与实践 | 第26-29页 |
(一) 理论学说 | 第26页 |
1、 请求权竞合说 | 第26页 |
(1) 请求权自由竞合说 | 第26页 |
(2) 请求权相互影响说 | 第26页 |
2、 请求权规范竞合说 | 第26页 |
(二) 司法实践 | 第26-28页 |
1、 德国法——允许竞合 | 第26-27页 |
2、 英国法——受损害方有限制的选择请求权的诉讼制度 | 第27-28页 |
(三) 对学说的评论 | 第28-29页 |
1、 对请求权竞合说的评论 | 第28页 |
2、 对请求权竞合说的评论 | 第28-29页 |
(1) 优点 | 第28-29页 |
(2) 缺陷 | 第29页 |
四、 两个主要法系的解决办法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五 我国的学说及司法实践 | 第31-35页 |
(一) 国内学者(含台湾)的主张及我国的立法 | 第31-32页 |
(二) 我国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时的司法实践 | 第32-35页 |
1、 从赔偿范围的角度考虑来选择请求权 | 第32-33页 |
(1) 基本案情 | 第32页 |
(2) 受损害方选择以保管合同纠纷为诉因进行诉讼 | 第32页 |
(3) 受损害方选择以未履行保护古树的义务造成侵权为诉因进行诉讼 | 第32页 |
(4) 两者诉因的比较与责任认定的区别 | 第32-33页 |
2、 从时效的角度考虑选择请求权 | 第33-35页 |
(1) 案情经过 | 第33-34页 |
(2) 受损害方以侵犯生命健康权为诉因进行诉讼 | 第34页 |
(3) 以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为诉因进行诉讼 | 第34-35页 |
(4) 时效上的区别,有利于受损害方权利行使的选择 | 第35页 |
六 结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时的立法取向探究 | 第35-38页 |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