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H型钢简介 | 第8-10页 |
1.1.1 H型钢的特点及用途 | 第8页 |
1.1.2 H型钢发展状况及趋势 | 第8-10页 |
1.2 H型钢万能轧机结构型式及特点 | 第10-13页 |
1.2.1 普通型式的万能机座 | 第10-12页 |
1.2.2 紧凑型轧机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3-15页 |
1.3.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6-45页 |
2.1 节点对模型与势能原理分析接触问题 | 第18-26页 |
2.1.1 接触边界条件 | 第18-20页 |
2.1.2 接触增量方程的建立 | 第20-21页 |
2.1.3 接触边界条件的代入 | 第21-26页 |
2.1.4 接触条件准则 | 第26页 |
2.2 点面接触的物理模型与修正势能原理分析接触问题 | 第26-44页 |
2.2.1 接触体的物理模型 | 第27-31页 |
2.2.2 考虑接触边界条件的约束变分原理及系统的控制方程 | 第31-39页 |
2.2.3 接触条件的判断与修正 | 第39-44页 |
2.2.4 动力接触控制方程的解法 | 第4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模型的建立及初始模型模拟计算分析 | 第45-65页 |
3.1 基本模型的建立与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5-47页 |
3.2 MARC软件接触分析介绍 | 第47-54页 |
3.2.1 接触问题的描述方法 | 第47-49页 |
3.2.2 MARC软件提供的接触算法 | 第49页 |
3.2.3 接触算法基本流程 | 第49-54页 |
3.3 初始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4-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对不同承载厚度模拟结果及比较分析 | 第65-74页 |
4.1 对不同承载厚度的模拟分析 | 第65-71页 |
4.2 可行轴承座承载厚度值的选取 | 第71-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用解析法计算滚动轴承中的载荷分布并与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 第74-82页 |
5.1 滚动轴承中的接触应力和接触变形 | 第74-77页 |
5.2 滚动轴承载荷分布的解析法 | 第77-80页 |
5.3 解析法和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