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土楼及其类住宅设计模式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 研究动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第二节 与本研究相关的历史回顾 | 第12-14页 |
2-1 有关客家土楼的研究 | 第12-13页 |
2-2 有关泉州土楼的研究 | 第13页 |
2-3 有关住宅类设计的研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14-17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3-2 时间范围 | 第14页 |
3-3 空间范围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泉州土楼概况 | 第17-40页 |
第一节 土楼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1-1 民居的分类 | 第17页 |
1-2 土楼概念的沿革 | 第17-20页 |
1-3 土楼与土堡的异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泉州土楼的时间与空间分布 | 第21-24页 |
2-1 泉州土楼建造的历史背景 | 第21-22页 |
2-2 泉州土楼产生的时间范围 | 第22页 |
2-3 泉州土楼的空间分布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泉州土楼的现状及使用情况 | 第24-26页 |
3-1 泉州土楼的现状 | 第24-25页 |
3-2 使用情况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实例分析 | 第26-40页 |
4-1 泉州方楼 | 第26-35页 |
4-2 泉州圆楼 | 第35-40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泉州土楼特征浅析 | 第40-51页 |
第一节 突出的防御性 | 第40-41页 |
1-1 坚固的墙体 | 第40页 |
1-2 严密的大门 | 第40-41页 |
1-3 隐通廊 | 第41页 |
1-4 角楼 | 第41页 |
第二节 适度的规模 | 第41-43页 |
第三节 空间的层次与尺度 | 第43-45页 |
3-1 土楼的空间层次 | 第43-44页 |
3-2 土楼的空间尺度 | 第44-45页 |
第四节 简明的平面布局 | 第45-46页 |
4-1 整体性 | 第45-46页 |
4-2 统一性 | 第46页 |
4-3 秩序性 | 第46页 |
第五节 比较方楼与大厝 | 第46-51页 |
5-1 历史沿革 | 第46-47页 |
5-2 空间布局 | 第47-48页 |
5-3 实体构筑 | 第48页 |
5-4 细部装饰 | 第48-49页 |
5-5 建筑规模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闽西土楼、漳州土楼、泉州土楼之比较 | 第51-68页 |
第一节 环境比较 | 第51-55页 |
1-1 自然环境 | 第51-53页 |
1-2 社会环境 | 第53-55页 |
第二节 空间比较 | 第55-58页 |
2-1 平面布局 | 第55-56页 |
2-2 空间形态 | 第56-58页 |
第三节 实体比较 | 第58-61页 |
3-1 材料 | 第58-59页 |
3-2 承重结构 | 第59页 |
3-3 细部 | 第59-61页 |
第四节 功能比较 | 第61-63页 |
4-1 居住功能 | 第61-62页 |
4-2 防御功能 | 第62页 |
4-3 祭祖功能 | 第62-63页 |
第五节 形式比较 | 第63-68页 |
5-1 土楼类型 | 第63页 |
5-2 土楼规模 | 第63-64页 |
5-3 外观形式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五章 类土楼住宅设计模式初探 | 第68-82页 |
第一节 住宅的类设计模式 | 第68-72页 |
1-1 传统民居研究的意义 | 第68-69页 |
1-2 住宅类设计的概念 | 第69-71页 |
1-3 住宅类设计的基本“流程” | 第71-72页 |
第二节 几种土楼的类设计模式分析 | 第72-78页 |
2-1 资源型生态圆土楼 | 第72-74页 |
2-2 土楼式居住组团 | 第74-76页 |
2-3 圆楼改造 | 第76-77页 |
2-4 类土楼住宅模式的扩展 | 第77-78页 |
第三节 类土楼(住宅)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78-82页 |
3-1 土楼居住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 第78页 |
3-2 行为模式与空间模式的转换 | 第78-80页 |
3-3 规模、尺度与容积率的相互制约关系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82-85页 |
第一节 几点结论 | 第82-83页 |
1-1 泉州土楼的初步结论 | 第82页 |
1-2 福建土楼的基本构成 | 第82页 |
1-3 土楼民居的发展途径 | 第82-83页 |
第二节 传统土楼民居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 第83-85页 |
3-1 生态学的意义 | 第83-84页 |
3-2 适应与可生长性 | 第84页 |
3-3 邻里空间的创造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泉州土楼个案调查表 | 第88-8页 |
图表目录 | 第8-11页 |
图1-1 南安金淘镇朵桥村聚奎楼外景 | 第11页 |
图1-2 惠安山腰乡前黄村黄素石土楼外景 | 第11-14页 |
图1-3 泉州市行政区域简图 | 第14-17页 |
图2-1 土楼、围垅屋、土围子 | 第17-19页 |
图2-2 闽西“新土楼” | 第19-20页 |
图2-3 土堡外景 | 第20页 |
图2-4 土楼外景 | 第20-23页 |
图2-5 泉州地形图 | 第23-24页 |
图2-6 (泉乡)安溪圆楼 | 第24页 |
图2-7 (漳州)华安圆楼 | 第24-25页 |
图2-8 南安乐丰镇福山村土楼遗迹 | 第25页 |
图2-9 南安官桥镇东头村土楼遗迹 | 第25-26页 |
图2-10 改造后的康安楼 | 第26页 |
图2-11 宝美土楼外景 | 第26页 |
图2-12 福山水土楼内景 | 第26页 |
图2-13 湖内村土楼外景 | 第26-27页 |
图2-14 湖内村土楼内景 | 第27页 |
图2-15 湖内村土楼 | 第27-28页 |
图2-16 炉中村土楼内景 | 第28页 |
图2-17 炉中村土楼 | 第28-29页 |
图2-18 炉中村土楼外景 | 第29页 |
图2-19 映峰楼外景 | 第29页 |
图2-20 映峰楼内景 | 第29-30页 |
图2-21 映峰楼 | 第30-31页 |
图2-22 聚奎楼外景 | 第31页 |
图2-23 聚奎楼内景 | 第31页 |
图2-24 聚奎楼 | 第31-32页 |
图2-25 黄素石土楼外景 | 第32页 |
图2-26 黄素石土楼远景 | 第32-33页 |
图2-27 德美楼外景 | 第33页 |
图2-28 德美楼内景 | 第33页 |
图2-29 德美楼 | 第33-34页 |
图2-30 龙山启后土楼外景 | 第34页 |
图2-31 龙山启后土楼内景 | 第34页 |
图2-32 龙山启后土楼 | 第34-35页 |
图2-33 康安楼外景 | 第35页 |
图2-34 康安楼 | 第35-36页 |
图2-35 康安楼内景 | 第36页 |
图2-36 联芳楼 | 第36-37页 |
图2-37 联芳楼外景 | 第37页 |
图2-38 联芳楼内景 | 第37页 |
图2-39 联芳楼檐廊木构 | 第37页 |
图2-40 辉斗楼 | 第37-38页 |
图2-41 辉斗楼外景 | 第38-40页 |
图3-1 沿海地区土楼外墙 | 第40页 |
图3-2 山区土楼外墙 | 第40-41页 |
图3-3 土楼大门 | 第41页 |
图3-4 角楼细部 | 第41-42页 |
图3-5 护宗堡大门 | 第42-43页 |
图3-6 土楼空间序列示意图 | 第43-44页 |
图3-7 闽西土楼内院 | 第44-45页 |
图3-8 泉州土楼内院 | 第45页 |
图3-9 泉州土楼外立面 | 第45页 |
图3-10 外部空间高宽比与人的心理感受 | 第45-46页 |
图3-11 土楼平面布局示意 | 第46-47页 |
图3-12 方土楼与小型居护厝式民居 | 第47-48页 |
图3-13 土楼入口 | 第48页 |
图3-14 大厝入口 | 第48页 |
图3-15 泉州土楼外观 | 第48页 |
图3-16 泉州大厝外观 | 第48-49页 |
图3-17 大厝木构件 | 第49页 |
图3-18 土楼木构件 | 第49页 |
图3-19 土楼山墙 | 第49页 |
图3-20 大厝山墙 | 第49-50页 |
图3-21 土楼与大厝演化示意图 | 第50-52页 |
图4-1 福建省地形 | 第52-53页 |
图4-2 南靖下坂寮土楼群 | 第53页 |
图4-3 永定古竹高北村土楼群 | 第53页 |
图4-4 漳州土楼、泉州土楼外景 | 第53-55页 |
图4-5 承启楼内景 | 第55页 |
图4-6 振成楼外天井 | 第55-56页 |
图4-7 振成楼祖堂 | 第56页 |
图4-8 二宜楼内景 | 第56页 |
图4-9 二宜楼单元剖视图 | 第56页 |
图4-10 聚奎楼内景 | 第56-57页 |
图4-11 土楼空间剖面的图底关系 | 第57-58页 |
图4-12 闽西土楼外墙 | 第58页 |
图4-13 泉州土楼外墙 | 第58-59页 |
图4-14 升平楼外景 | 第59页 |
图4-15 闽西土楼内院铺地 | 第59页 |
图4-16 泉州土楼内院铺地 | 第59-60页 |
图4-17 泉州土楼门额题刻 | 第60页 |
图4-18 振成楼大门 | 第60页 |
图4-19 闽西土楼木构 | 第60-61页 |
图4-20 振成楼祖堂 | 第61页 |
图4-21 漳州土楼木构 | 第61页 |
图4-22 泉州土楼木构 | 第61页 |
图4-23 泉州土楼檐口 | 第61页 |
图4-24 闽西土楼功能分区示意图 | 第61-62页 |
图4-25 漳州闽南土楼功能分区示意图 | 第62-63页 |
图4-26 顺源楼鸟瞰 | 第63页 |
图4-27 福裕楼外景 | 第63-64页 |
图4-28 闽西土楼檐口 | 第64页 |
图4-29 漳州(沿海)土楼檐口 | 第64-65页 |
图4-30 漳州(山区)土楼檐口 | 第65页 |
图4-31 泉州(沿海)土楼檐口 | 第65页 |
图4-32 泉州(山区)土楼檐口 | 第65-67页 |
图4-33 闽西、漳州、泉州土楼关系简图 | 第67-68页 |
图5-1 武夷山庄旅馆(客房部分) | 第68页 |
图5-2 福建漳州浦西湖公园 | 第68-69页 |
图5-3 厦门崎国际机场外景 | 第69页 |
图5-4 北京香山饭店庭院空间 | 第69页 |
图5-5 荣城北斗山庄外景 | 第69-70页 |
图5-6 北京传统四合院鸟瞰 | 第70页 |
图5-7 北京新合院鸟瞰 | 第70-71页 |
图5-8 “绿野·里弄”模型鸟瞰 | 第71页 |
图5-9 “绿色里弄”模型鸟瞰 | 第71页 |
图5-10 “立体里弄”构想 | 第71-73页 |
图5-11 资源型生态土楼 | 第73-74页 |
图5-12 闽西南土楼群 | 第74-75页 |
图5-13 土楼式居住组团 | 第75-76页 |
图5-14 圆楼改造示意图 | 第76-77页 |
图5-15 大龙村森林科学馆 | 第77-78页 |
图5-16 福建省图书馆 | 第78-80页 |
图5-16 “类土楼”平面、剖面示意 | 第80-15页 |
表1-1 明清时期泉州历史大事年表 | 第15-16页 |
表1-2 六种土楼分布简表 | 第16-18页 |
表2-1 生土建筑分类表 | 第18-66页 |
表4-1 闽西、漳州、泉州土楼之比较 | 第66-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