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牡丹论文

牡丹壮芽形成过程中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1 引言第9-16页
 1.1 牡丹繁殖栽培技术及育种方面的研究第9-11页
 1.2 牡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第11-12页
 1.3 牡丹的开花机理与花期调控的研究第12-14页
 1.4 牡丹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第14-15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17页
 2.1 材料第16页
 2.2 方法第16-17页
  2.2.1 光合特性研究第17页
  2.2.2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第17页
  2.2.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17页
  2.2.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第17页
  2.2.5 激素类物质(IAA,GA,ZR,ABA)含量测定第1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7-59页
 3.1 大田栽培条件下牡丹光合特性动态变化第18-31页
  3.1.1 牡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第18-19页
  3.1.2 不同牡丹品种净光合速率(Pn)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第19-21页
  3.1.3 牡丹不同时期光响应曲线和C02响应曲线的比较第21-26页
   3.1.3.1 牡丹光响应曲线的比较第21-24页
   3.1.3.2 牡丹C0_2响应曲线的比较第24-26页
  3.1.4 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以及环境因子、蒸腾强度间的关系第26-29页
   3.1.4.1 Pn和气孔导度及细胞间隙C0_2浓度的关系第26-28页
   3.1.4.2 Pn与蒸腾强度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28-29页
  3.1.5 相同时期不同牡月品种净光合速率(Pn)的比较第29-31页
   3.1.5.1 开花前第29-30页
   3.1.5.2 开花后第30页
   3.1.5.3 盛夏第30页
   3.1.5.4 秋季第30-31页
  3.1.6 小结第31页
 3.2 牡丹大田栽培条什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第31-36页
  3.2.1 相同品种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第32-36页
   3.2.1.1 洛阳红第32-34页
   3.2.1.2 胡红第34页
   3.2.1.3 乌龙捧盛第34-36页
 3.3 牡丹大田栽培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第36-41页
  3.3.1 洛阳红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第36-38页
  3.3.2 胡红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第38-39页
  3.3.3 乌龙捧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第39页
  3.3.4 小结第39-41页
 3.4 牡丹大田栽培条件下激素类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第41-59页
  3.4.1 IAA动态变化第41-45页
  3.4.2 GA动态变化第45-49页
  3.4.3 ZR动态变化第49-53页
  3.4.4 ABA动态变化第53-59页
4 讨论第59-64页
5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英文摘要第74-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述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癥瘕
下一篇:针刺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脑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