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3页 |
| ·概述 | 第10-11页 |
| ·露天矿边坡特点 | 第11-13页 |
| ·露天矿边坡概念与分类 | 第11页 |
| ·露天矿边坡的特点 | 第11-13页 |
| ·露天矿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及形成机制 | 第13-16页 |
| ·边坡变形 | 第13-15页 |
| ·边坡破坏 | 第15-16页 |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定性分析 | 第16-17页 |
| ·定量分析 | 第17-19页 |
| ·其它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 ·治理边坡的主要工程措施简介 | 第20-21页 |
| ·提高边坡抗滑力的工程措施 | 第20页 |
| ·减小边坡下滑力的工程措施 | 第20-21页 |
| ·改善滑动面(带)的岩土性质 | 第21页 |
|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2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2 矿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第23-31页 |
| ·矿区概况 | 第23-24页 |
| ·矿区地理位置 | 第23页 |
| ·气候特征 | 第23页 |
| ·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4-25页 |
| ·区域地层 | 第24-25页 |
| ·区域构造 | 第25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31页 |
|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第25-26页 |
| ·第四系含水层 | 第26页 |
| ·白垩系基岩含水岩组 | 第26-31页 |
| 3 FLAC原理介绍 | 第31-41页 |
| ·FLAC基本原理 | 第31-39页 |
| ·FLAC数学理论基础 | 第31-33页 |
| ·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原理 | 第33-34页 |
| ·节点运动方程 | 第34-37页 |
| ·增量形式的本构方程 | 第37-38页 |
| ·阻尼力原理 | 第38页 |
| ·力学时步原理 | 第38-39页 |
| ·FLAC算法流程 | 第39页 |
| ·FLAC优点 | 第39-41页 |
| 4 露天矿边坡基本特征分析 | 第41-49页 |
| ·工程地质条件综述 | 第41-44页 |
| ·边坡所在勘察区综合分析 | 第41-42页 |
| ·边坡岩土体的物质组成 | 第42-44页 |
| ·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第44页 |
| ·第四系含水层 | 第44页 |
| ·白垩系基岩含水岩组 | 第44页 |
| ·边坡岩土体力学性质研究 | 第44-49页 |
|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 第44-45页 |
| ·抗剪强度指标 | 第45页 |
| ·水对边坡岩土体的影响 | 第45-49页 |
| 5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及FLAC数值模拟研究 | 第49-69页 |
| ·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页 |
| ·边坡的FLAC数值模拟研究 | 第49-59页 |
| ·露天矿边坡模型的建立 | 第52-55页 |
| ·最高潜水位时的边坡状态模拟 | 第55-56页 |
| ·坡脚煤层开挖后边坡状态模拟 | 第56-58页 |
|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综合分析研究 | 第58-59页 |
| ·边坡治理方案 | 第59-69页 |
| ·露天矿边坡存在的问题 | 第59-60页 |
| ·露天矿滑坡防治 | 第60-64页 |
| ·边坡初始状态下被加固数值模拟 | 第64-65页 |
| ·对开挖坡脚煤层处的边坡进行削坡及加固数值模拟 | 第65-67页 |
| ·边坡长效防治措施 | 第67-6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