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6页 |
·概述 | 第9-17页 |
·弦支穹顶结构的概念 | 第9-11页 |
·弦支穹顶结构的优点 | 第11-12页 |
·弦支穹顶结构体系的分类 | 第12-17页 |
·弦支穹顶结构的工程应用 | 第17-21页 |
·弦支穹顶结构的国际工程应用 | 第17页 |
·弦支穹顶结构的国内工程应用 | 第17-21页 |
·弦支穹顶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 第24-2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2 几何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26-42页 |
·引言 | 第26页 |
·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26-29页 |
·完全的拉格朗日(T. L)公式 | 第26-27页 |
·修正的拉格朗日(U. L)公式 | 第27-28页 |
·(T.L)方程与(U.L)方程两种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 第28-29页 |
·空间梁-柱单元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29-34页 |
·基本假定 | 第29页 |
·弹性梁—柱单元在随动局部坐标系中的切线刚度矩阵 | 第29-33页 |
·弹性梁—柱单元在单元局部坐标系中的切线刚度矩阵 | 第33-34页 |
·空间铰支杆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34-35页 |
·基本假定 | 第34页 |
·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34-35页 |
·铰支杆单元的不平衡力 | 第35页 |
·空间索单元 | 第35-37页 |
·总刚矩阵的集成与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7-39页 |
·总刚矩阵的集成 | 第37页 |
·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7-39页 |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基本方法 | 第39-42页 |
·增量法 | 第39页 |
·N-R 迭代法 | 第39-40页 |
·混合法 | 第40-42页 |
3 弦支穹顶结构施工仿真分析理论 | 第42-50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弦支穹顶结构设计及施工成形分析的基本思想 | 第43-44页 |
·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分析的特点 | 第43页 |
·弦支穹顶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过程 | 第43-44页 |
·找形分析 | 第44-47页 |
·一般柔性张力结构体系形态分析 | 第44-45页 |
·弦支穹顶结构形状确定的特殊性 | 第45-46页 |
·逆迭代法找形分析原理及方法 | 第46-47页 |
·施工成形过程的仿真分析理论 | 第47-50页 |
·张力松弛法施工仿真分析原理 | 第47-48页 |
·ANSYS 软件实现施工仿真分析的方法 | 第48页 |
·ANSYS 单元类型选取 | 第48-49页 |
·ANSYS 单元生死功能 | 第49-50页 |
4 倒圆角三角形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 | 第50-71页 |
·引言 | 第50页 |
·工程概况 | 第50-52页 |
·张拉过程仿真分析 | 第52-69页 |
·施工方案 | 第52-53页 |
·找形分析结果 | 第53-57页 |
·预应力索张拉控制值分析 | 第57-62页 |
·张拉过程中上弦节点位移变化 | 第62-65页 |
·张拉过程中网壳构件内力变化 | 第65-67页 |
·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索内力变化 | 第67-69页 |
·张拉过程中撑杆内力变化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倒圆角三角形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优化 | 第71-86页 |
·引言 | 第71页 |
·预应力优化方案一 | 第71-75页 |
·计算假定 | 第71页 |
·计算原则 | 第71-73页 |
·张力补偿法的原理与计算步骤 | 第73-75页 |
·预应力优化方案二 | 第75页 |
·预应力优化方案三 | 第75页 |
·倒圆角三角形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优化实例 | 第75-85页 |
·预应力优化方案一 | 第77-78页 |
·预应力优化方案二 | 第78-80页 |
·预应力优化方案三 | 第80-82页 |
·原设计方案 | 第82-83页 |
·综合优化方案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6页 |
·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附录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