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课题背景以及实验目的 | 第12-13页 |
| ·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 ·工业燃煤陶瓷窑炉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 第13-15页 |
| ·黑烟简介及其危害 | 第13-14页 |
| ·粉尘及其危害 | 第14页 |
| ·硫氧化物SO_X 及其危害 | 第14-15页 |
| ·氮氧化物NO_X 及其危害 | 第15页 |
| ·黑烟的形成的相关问题 | 第15-19页 |
| ·黑烟是能源浪费产生的结果 | 第15页 |
| ·产生机理 | 第15-16页 |
| ·燃烧过程中炭黑粒子的生成机理 | 第16-19页 |
| ·影响控制燃煤窑炉产生黑烟的因素 | 第19-21页 |
| ·煤种的差异 | 第19页 |
| ·空气供应量 | 第19-20页 |
| ·空气与煤挥发分的混合状况 | 第20页 |
| ·炉温 | 第20页 |
| ·燃烧时煤的挥发分停留时间 | 第20-21页 |
| ·现阶段消除黑烟的技术 | 第21-22页 |
| ·主要技术简介 | 第21页 |
| ·治理难点 | 第21页 |
| ·发达国家对工业陶瓷窑炉的污染控制 | 第21-22页 |
| ·黑烟消除的新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 ·根据炭黑性质特点提出去除黑烟的新方法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微孔陶瓷的介绍和研究 | 第24-31页 |
| ·微孔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24-27页 |
| ·挤压成型工艺 | 第24页 |
| ·颗粒堆积工艺 | 第24页 |
| ·发泡工艺 | 第24-25页 |
| ·添加造孔剂工艺 | 第25页 |
| ·通过多孔模板复制形成气孔的制备工艺 | 第25-26页 |
| ·溶胶-凝胶工艺 | 第26页 |
| ·升华-干燥工艺 | 第26-27页 |
|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 第27页 |
| ·微孔陶瓷材料的应用 | 第27-29页 |
| ·熔融金属过滤材料 | 第27页 |
| ·催化剂载体 | 第27-28页 |
| ·隔热材料 | 第28页 |
| ·作为布气材料 | 第28页 |
| ·食品、医药行业用微孔陶瓷材料 | 第28页 |
| ·生物工程材料 | 第28-29页 |
| ·辐射活化材料 | 第29页 |
| ·微孔陶瓷管的性能设计 | 第29-31页 |
| ·孔径 | 第29页 |
| ·渗透量 | 第29-31页 |
| 第3章 炭黑的性质 | 第31-36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 ·炭黑的外观 | 第31页 |
| ·炭黑的组成 | 第31页 |
| ·炭黑的堆密度 | 第31-32页 |
| ·粒径分布 | 第32-33页 |
| ·炭黑的比表面积 | 第33-34页 |
| ·炭黑的润湿性 | 第34页 |
| ·炭黑的安息角 | 第34-35页 |
| ·炭黑的粘附性 | 第35-36页 |
| 第4章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的性能实验及炭黑去除效果的研究 | 第36-59页 |
|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式除尘器简介 | 第36-39页 |
| ·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 ·袋式除尘器技术特点 | 第37页 |
| ·影响袋式除尘器效率和寿命的因素 | 第37-39页 |
|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 | 第39-43页 |
| ·研发除尘器的原则 | 第39-40页 |
|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性能特点 | 第40-42页 |
| ·新型滤料—微孔陶瓷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第43-59页 |
| ·实验装置与设备 | 第43页 |
| ·滤料空载压降实验 | 第43-45页 |
| ·模拟新滤料荷尘实验 | 第45-47页 |
| ·设备质量除尘效率测试 | 第47-50页 |
| ·设备分级除尘效率测试 | 第50-57页 |
| ·新型干式微孔过滤除尘器的清灰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